【14】
一进灵签阁中,周围的光线立马就暗了下来。只见房中摆着一张八卦阵桌,桌上放着一个红木制的签筒,筒内纳百签。
寿长生并不急着求签。
而是先在阁中环视一周,又慢慢悠悠的逛了一圈,试图吸引阁中守庙人的注意……
一般来说,庙的规模要比寺小得多,守庙人也并不如寺中的僧人那么多。此处亦然。方才进来时,寿长生就看见外面只有一个小道童在洒扫。现在一入这小阁,也只看到一个中年男道士在一旁打坐,闭着眼,倒像是睡着了。
“公子,签筒在那边。”
然而寿长生还没走几步,就听到那道士扬声提醒道。
寿长生:“噢,好的,多谢提醒。”
于是寿长生就装模作样的来到蒲团处跪下,从阵桌上取下签筒,开始装模作样的摇筒问签。
可摇是摇,但他的注意力其实全程都在那个道士身上。只见那道士始终闭目打坐,从自己进来阁中到现在,从未睁眼看过自己一次。
其实对于此举……
寿长生也不确定有没有用。
他跪下时,故意将下摆撩开了些,露出了里面一枚雕刻着蛇纹的玉佩。
这玉佩是他从江南带回来的。原本早就该丢了。带在身上若被懂此门道的看去,总归不太好。之前一直塞在随身的钱袋子里,一直忘了取出来,没想到今儿个倒是派上了用场。
哗啦哗啦……
寿长生装模作样的摇着签筒。
可摇了老半天,都没见他摇出一根签来。
这道士,怎么还不睁眼啊?
难道……他不是……
寿长生手中摇着,心里却在犯嘀咕。
“公子,您的签筒可以稍微再倾斜一些。”
却听那道士又开口道。
寿长生一愣。
嘴上说着:“好的好的。”
心里却在惊讶,原来这道士竟还有这等不用睁眼便可睹万物的奇功?那么……自己在这摇了那么久,那玉佩他应该看到了吧?可看到了怎么没反应呢?如此看来,他真的不是了。
寿长生正想着。
忽听“啪嗒”一声。
低头一瞧,签头落地,终于摇出一签。
拿起一看,一十三。
竟也是中平签。
寿长生倒是不关心中平不中平。
其实就算是摇出个下下签,他都无所谓。
他只是有些失望,心里还一直在犯嘀咕。难道他们在灵州没有据点?或者……不在这座庙?
既然如此,那也只能作罢。
随即寿长生拾起签子,将签筒归位。
将签子收于袖口中,起身打算离开签阁。
“公子,且慢。”
可刚一起身往外走,就听那道士开口又道。
寿长生脚步一顿,心中暗喜。
果然!
果然猜的没错!
“道师何事?”
寿长生转身,装模作样的询问。
开始确认彼此身份。
只见那道士终于睁开了眼,从蒲团上站了起来,微笑的看着寿长生道:“天色不早了,公子可愿留下来用顿素斋?”
寿长生答:“不必了,寿某喜荤不喜素。”
那道士听后,上下打量了寿长生一阵,随后就将这阁后的一个暗间门帘一撩,抬手一请:“公子,请进里面说话吧。”
寿长生点点头。
抬步走进了那间暗室。
这期间,那道士先是十分谨慎的将这灵签阁的门关上,带上门闩。随后才撩帘进来。
一进来就开门见山的问道:“公子,您有什么是需要贫道帮忙的吗?”
寿长生也开门见山:“我需要调查一件事。”
道士:“什么事?”
寿长生:“我晓得,如果让你们去插手官府的案子,是有些为难你们了。但我想……暗门悬赏令这个行当,你们查起来应该易如反掌吧?”
道士:“您想查什么?”
寿长生:“我想查发布暗门悬赏令的具体内容,以及发布人。你们能不能查到?”
道士:“哪条悬赏?”
寿长生:“就是不久之前,突然出现在灵州的那个‘一炷香’,在灵州的暗门悬赏榜上揭取的那条悬赏!我需要知道那悬赏的具体内容,以及发布者。如何?你们可以查到吗?”
道士:“悬赏内容很容易,明天傍晚您就可以来取结果。但是发布者,这个并不好查。因为暗门悬赏的投递方式并不固定,地点也经常变化,基本上不会有目击者,不过……”
寿长生:“道师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道士:“贫道虽然不能直接告知您发布者,但投签纸我们或许能替您找到。”
寿长生:“投签纸?”
道士:“是的。那纸上有投签人字迹,虽然不能保证就是投签人的亲笔,但或许会对您有些帮助。”
“好,也只能这样了……”
寿长生点点头道:“那就麻烦了。”
有总比没有好。
虽然寿长生不抱希望能靠比对字迹找出幕后的主使人,但也比如今没有一丁点线索,无头苍蝇似的乱撞,想查都不知从何查起要好。
他想知道那道悬赏令上发布的内容到底是不是对于金九伶的暗杀。若真的是,或许还真能从那冒牌一炷香着手,一路顺藤摸瓜……
待交代清楚后。
寿长生将挂于腰间的蛇纹玉佩重新仔细塞回钱袋,然后拨帘离开。
“这事,你们会保密的对吧?”
可刚走出一步,他又回头问道。
“当然。”
道士一听这话,稍有愠怒:“我教如今正值红阳中际,乌云蔽日,红日蒙尘。我们一举一动,宛如黑暗中潜行。行的,就是那秘密之事。就这一点而言,公子您不该对我们产生怀疑。”
寿长生连忙道:“抱歉,是我失言了。”
道士:“不过红日蒙尘,亦预示着弥勒神佛即将诞世。待到佛光普照之日,光明必将驱散黑暗,届时明暗各复本位,明归大明,暗归极暗。熬过此劫者,便可迎来千年之福境。”
寿长生不动声色的听着,没有吭声。
却听那道士适时又问:“大劫在即,信我教者可在大劫之年受弥勒神佛的护佑,入云城避难。公子,您可愿与我等共迎白阳盛世?”
【15】
听一个道士……
口口声声的说什么“佛光普照”。
说实话,还真有点不伦不类的荒诞感。
但寿长生却是见怪不怪。
因为此前,他在江南险些加入的,就是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组织——白莲教。
此教之名,在外轻易不敢提及。一旦提及,只会引祸上身。然而它的大名,在民间却是如雷贯耳,在朝堂更是屡奏不平,成为令历朝历代帝王都十分头疼的疑难固疾。
若要追溯起源……
此教其实流毒已久。据说早在南宋时期,他们就已开始立门收徒了。时至今日,信此教者,分布极其广泛,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几乎可以说是走到哪里都有他们的信徒。
此教信徒,自称“白莲道人”。
然此道人,非彼道人。这些白莲道人,修的那叫一个随心所欲“在家出家”的道法!
出家不用剃发、也不用穿僧衣、更不用守庵堂。大多夜聚明散,哄来骤去,并没有固定的教会场地。唯有像方才那位道师一样,具有发展信徒职能的成员,才会在某段时间固定出现在某个香客来往众多的寺庙蹲守所谓的“有缘人”。
其余之众。
皆是“自由散漫”式修行。
就这点而言……
倒是挺对寿长生的胃口。
可换而言之。
此教,却是以“寄生”或者“渗透”入别人的宗教场所这等奇怪方式而传承的。
如此一来,便注定了此教历经朝代变迁、不断演化,绵延至今,与各种各样的宗教相融合、繁衍、分化……变得十分庞大且驳杂,早已不是最初单纯信奉着阿弥陀佛的白莲教。
如今的白莲教,集儒、释、道三家影响最甚。信奉的神祇从佛家的弥勒佛、到天宫的玉皇大帝、再到地狱的阎王爷、再到人间的先烈圣贤……早已诸教不分,教义五花八门。
分化出来的旁枝派系更是数不胜数!
光寿长生此前听说过的,就有什么焚香教、混元教、红阳教、白阳教、老君门教、大乘教……太多了!简直数都数不清!
这些派系。
或是直接从白莲教脱胎而来。
或是像此处的地方神明“赤目玄女庙”一样,是被后期渗透,才逐渐合流为一体的。
……
林林总总,各式各样。
然而任凭他们的拓张能力再如何强大,寿长生之前都只是道听途说。
今日在此处亲自确认了玄女神庙已是他们的传教地,他这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原来此教早已不知从何时渗透到自己家门口了!
寿长生一瞬间有些心惊。
原来如今的玄女神庙,只不过是白莲教借着本地人对于赤目玄女的崇拜,潜移默化的发展自己的教徒罢了。
如果不是江南之行,寿长生猜想自己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个真相。
只因白莲教历来派系太多、不好管辖。一些反动派系,便打着传教的名义到处行凶作恶,甚至多次勾结“反清”组织聚众闹事,以至于被清官府当作“事/魔/邪/党”一般的存在。只要有新教作恶,通通都归于白莲教的头上。见到一个,必定要挖地三尺逮出一窝才能罢休。
这就致使那些纯粹只是宣扬教义的白莲信徒也受到了连累。在外行事之时,他们从来不敢直接用白莲教的名义正大光明的出现。而是借用一些地方小门小庙的名号打掩护。
就像此处的玄女神庙一样。
如此为官府所忌惮的教会……
寿长生怎敢与他们的人多接触?
至于那枚蛇纹玉佩……
也不过是因为他在江南一带做盐行委任时,无意中路上救了他们一个分支派系的头目。他们为了答谢自己,才给了自己这样一个信物。
说是……凭借此信物,到他们各处各地的分舵据点走一走,就会有人与自己接应,从而可以替自己实现三个愿望。
寿长生原本对此是十分不屑的。
待知晓他们真实身份后,更是对他们敬而远之。不曾使用过这玉佩一次,也不打算使用。生怕与他们再沾上半点关系。
然而令寿长生十分困扰的是……
他们却三番五次的试图拉拢自己入教。
寿长生拒绝了他们不下十次。
他们却没完没了。
说实话。
这次从江南回来,寿长生主要就是为了躲他们。毕竟他们只认识一炷香,并不认识寿长生,更不知道一炷香是寿长生。
他也未曾让他们见过自己的真面目。
所以这一次使用玉佩……
无疑是有很大风险的。
但寿长生此前了解过,他们这个信物其实并不少见。各处各地的教徒都会用此信物作为诱饵分发给想要发展的人,试图拉拢入教。
所以他今日使用这一次。
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吧……他们应该不会因此就猜出自己就是一炷香吧。
寿长生其实有些忐忑。
可今日,他的确想要用一次。
就这么一次……
“让我再考虑考虑吧……”
寿长生对那道士笑笑。
随后立即转身往阁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