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我要

繁体版 简体版
大叔我要 > 我在明朝开医院 > 第60章 长沙府志

第60章 长沙府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三巡过后,雷起龙见吉王兴致正高,便微微欠身:“殿下,下官今夜前来,实有要事相商,还望殿下恕下官直言。”

朱慈煃抬了抬手。满室莺燕霎时如退潮般悄无声息地散去,最后离开的侍女将鲛绡帐轻轻落下。

阁中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他们两人。

朱慈煃靠在美人榻上,道:“但说无妨。”

雷起龙连忙起身,恭敬地将善化县的灾情简要述说一番,语气诚恳地说道:“殿下,善化县如今灾情甚是惨重,百姓流离失所,粮食匮乏,饿殍遍野。殿下素来仁德,定能体恤百姓疾苦,开仓济粮,救民于水火之中。”

朱慈煃挑了挑眉,把玩着手中的酒盏,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晃出层层涟漪。他微微一笑,啧了一声,说道:“雷大人,你可知,本王在善化县的一半良田也被洪水冲毁了,如今颗粒无收,谁来接济本王呢?”

雷起龙心中猛地一沉,善化县的稻田,有一半都在吉王名下,这些田地免税,而剩下那些百姓的田地,却要承担全县的赋税。

他不敢多言,立刻伏在地上,额头贴着冰凉的地面,说道:“殿下恕罪,是下官无能,未能及时治理水患。还请殿下开恩,救救百姓。”

朱慈煃见他跪下,皱了皱眉:“雷大人,你这是何苦?我不过是随口抱怨几句罢了。”

“起来吧。”朱慈煃的声音变得轻快,温热的掌心托住雷起龙的肘弯,将他轻轻拉起,“明日本王就让长史开东郊别苑的粮仓,你安排人去接应。”

雷起龙连忙道谢:“多谢殿下!殿下仁德,百姓定会感念您的恩情。”他心中暗自松了口气,吉王终究还是仁德之人,百姓有救了。

——

雷起龙坐在府衙正厅,手中捧着一杯热茶,目光时不时瞥向门口。

不多时,卫斓匆匆赶来,衣袍略显凌乱,袖口还沾着些许药渍,显然是刚从医馆忙碌中抽身。她虽衣着不整,但神色从容,步履稳健。

卫斓微微屈身:“民女参见雷老爷。”

雷起龙见她进来,放下茶杯,起身相迎,笑道:“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卫大夫?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人才啊,人才!”

卫斓颔首,不卑不亢地回礼,淡然说道:“雷大人过奖了。卫某不过是个行医之人,哪里当得起‘人才’二字。”

雷起龙示意卫斓坐下,亲自为她斟上一杯茶,说道:“卫大夫在长沙府的事迹,本官早有耳闻。这次善化县的灾情,百姓们苦不堪言,想必卫大夫也有所耳闻吧?”

卫斓接过茶,心想果然如张文远所料,她早就做好心理准备,便毫不犹豫点头:“卫某愿尽绵薄之力,出钱出药,助官府赈灾。”

雷起龙一愣,显然没料到她会答应得如此爽快。他本以为要费一番口舌,甚至动用些手段才能让她就范,没想到她竟主动应承下来。他压下心中的诧异,笑道:“卫大夫果然深明大义,本官代百姓谢过了。”

卫斓微微一笑,语气依旧平静:“不过,卫某有两个条件,望雷老爷成全。”

雷起龙眉头微挑,心中有些不悦。一介平民,竟敢与他谈条件?但他面上不显,依旧和蔼道:“哦?请讲。”

卫斓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双手递上:“其一,卫某曾向提学道投递建议信,提议官府投资兴建医学学府,发展医学事业,为百姓培养更多合格的医学人才。可惜信被退回。雷老爷若能促成此事,实乃百姓之福。”

雷起龙接过信,扫了一眼,心中暗惊。他没想到卫斓竟早有准备,且目标如此明确。他沉吟片刻,道:“其二呢?”

卫斓继续道:“其二,卫某有三个水稻增产建议。善化县的灾情固然严重,但长远来看,提升粮食产量才是根本之道。若能推行,必能提高产量,缓解粮食短缺之困。卫某愿以性命担保,此计划可行。”

雷起龙心中复杂,他本以为卫斓不过是个医术高明的医者,没想到她竟有如此远见和胆识。他抬头看向卫斓,眼中多了几分审视:“卫大夫果然心思缜密,早有准备。”

雷起龙迅速看完信纸,眉头微微蹙起,眼神中透出一丝探究之意。他突然将信纸往桌上轻轻一按,身子前倾:“这三个增产计划里,最让本官好奇的是水稻选种。献云在田间摸索了五年,也不过是按穗大粒多选种留种,你怎敢断言抗病稻与丰产稻杂交必得良种?”

他手指重重敲在“杂交”二字上,“《农政全书》中可从未提及这等玄妙的法子。”

雷起龙的审视目光如利箭般投向卫斓,似乎要从她身上找到一丝破绽。卫斓却毫不退缩,迎着他的目光,

“原理有二。”她声线清冽如冰泉,“其一,子代必承父母特性。若父本抗病、母本丰产,子代中总有三成左右能兼具二者。”

雷起龙猛地坐直,他想起去年献云曾献过一株奇稻,当时只当是吉兆,未曾深究其背后的道理。

“其二,万物皆有变化。”

“狼与狗本同种,狼经过百年的驯化,凶性渐褪,最终成了温顺的狗。”

雷起龙微微一愣,有些意外于卫斓的比喻,随即皱眉问道:“这和水稻有何干系?”

卫斓从容道:“就像狗尾巴草是小米的祖先,野生水稻是水稻的祖先一样。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和培育,狗尾巴草变成了如今的小米,野生水稻也变成了如今的水稻。虽然这个过程漫长,但如果我们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法加以干预,就能加速这一过程。”

窗棂透进的阳光恰好笼住案头,雷起龙凝视着卫斓的身影,突然放声大笑:“卫大夫,你这简直是神农再世啊!”

卫斓原本打算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慢慢推进,等到红薯收获的季节,她的意见自然能够得到重视。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彻底打乱了她的心绪,也打乱了她的计划。

这几日长沙城内的惨状实在不忍回忆,她的力量太过薄弱,而时间却不等人。大明的百姓,还能等吗?她不得不寻求官府的帮助,于是心急火燎地将自己所知的理论知识一股脑地倾诉出来,只盼能说服雷老爷。

卫斓道:“卫某正是参考了《农政全书》得来的灵感。我曾游历多地,向农人请教,又自己钻研,才有了这些想法。”

雷起龙放下手中的茶杯,从案头抽出一本蓝皮册子,提笔蘸墨:“本官正主持编修长沙府志,像卫大夫这般为百姓谋福、为农事献策的能人,理当载入史册。敢问祖籍何处?令尊令堂名讳?”

狼毫笔尖悬在宣纸上,一滴墨点悄然落下,晕染开淡淡的墨迹。

卫斓喃喃道:“长沙府志……”她突然反应过来,这些观念实在太过超前。若提前记录下来,只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招致非议。

超前半步是天才,超前一步却可能被视为妖孽。

“不可!”卫斓霍然起身,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雷起龙笔锋顿住,抬起头:“为何?”

卫斓心中一紧,意识到雷起龙是铁了心要问到底。她微微垂下眼帘,片刻后抬起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歉意:“大人,卫某方才所言,其实并未全然道出实情,还望大人恕罪。”

雷起龙手中的笔停在半空,目光中带着一丝探究:“卫大夫此言何意?”

卫斓微微俯身:“卫某并非有意欺瞒大人。只是卫某实在不敢在大人面前妄论鬼神之事。既然大人问了,卫某不敢不如实相告。”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上月土地庙塌了檐角,大人可还记得?”

雷起龙一愣,点头道:“确有此事。”

卫斓缓缓说道:“那夜,卫某梦见一位白须老翁,手持稻穗,向我传授这些知识。醒来后,我便去土地庙补瓦,竟在香炉灰中寻得一枚铜钱。”说着,她从袖中取出一枚洪武通宝放在桌上。

雷起龙盯着那枚铜钱,眉头微皱:“你的意思是……这些农事之策,是土地公托梦所授?”

卫斓点头,语气坚定而平和:“正是如此。卫某不过是个传话人,天机不可泄露过早。若贸然记入府志,只怕会坏了土地公的谋划。”

雷起龙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发出轻微的“嗒嗒”声。他微微摇头:“这托梦之说,未免有些玄乎。”

卫斓神色如常,“大人,民间常有神明显灵之说,土地公更是百姓敬奉的神祇。卫某只是希望大人能稍作等待,不必急于定论。”

雷起龙盯着她,目光深邃,似在权衡利弊。片刻后,他放下笔,叹了口气:“也罢。既然卫大夫如此说,本官便暂且搁置此事。不过,卫大夫的这些想法,本官会记在心里,日后若真有成效,还望卫大夫不吝赐教。”

儒家讲究“敬鬼神而远之”,既不否定鬼神的存在,也不深究其真假,更多是将其作为一种象征和教化工具。

卫斓深知这一点,所以在情急之下,她急中生智,用土地公当挡箭牌。她料定雷起龙绝不会轻易将这种玄乎之事写进府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