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我要

繁体版 简体版
大叔我要 > 梁祝之回归 > 第29章 29今生-桓秋接管后宅

第29章 29今生-桓秋接管后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后宅的门道很多,氏族的更是复杂。绝大多数氏族的后宅核心在于通过血缘传承、家法族规还有伦理秩序,这些维持着家族的稳定与利益。

马家与桓家在这方面差异显著。桓家传承近千年,底蕴深厚,族规详尽且严格。那厚厚的一本族规,从族人的言行举止到族产的管理分配,事无巨细,统统涵盖其中。桓秋心里明镜似的,依照桓家族规,若不是马文才的父亲马太守在朝中任职,以马文才自身条件,根本没资格娶她。桓家族规里有一条极为重要的规定:嫡支不与寒门通婚。这就导致桓家嫡支子弟,即便在性格上有些小瑕疵,比如像元静姝那般心眼狭隘、爱争风吃醋、缺乏长远眼光,但在钱财方面倒不会太过斤斤计较。反观马家,情况截然不同,除长房外,其他各房常常为了一两件衣物之类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在后宅管理中,钱财至关重要。马家尚未分家,二房与三房加起来有七个子女,再算上老爷、夫人、妾室们,拢共将近三十位主子,每个人都可能惹出一堆事端。

桓秋成亲第二日,依照规矩向祖父母以及公婆敬茶后,便被委以重任。按照马母张氏的安排,她得先接手后宅人员管理事务,接着掌管钱物往来,最后涉足族产经营。

“要是人手不够,我这边能调配人手给你。不过,最好还是用你自己陪嫁的丫鬟小厮,这样你才能真正彻底掌控马家后宅。” 马母大夫人张氏语气轻松随意,神色间满是不在意。

桓秋闻言,心中微微诧异,抬眸看向婆母,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忍不住问道,“母亲,这后宅事务繁杂琐碎,儿媳初来乍到,您怎么就如此放心,把这些大权交予我?”

大夫人轻抿一口茶,嘴角微微上扬,轻笑一声:“我是真不在乎这些。若不是为了文才,马家的一切事务,我都不愿沾染。如今好了,有你在。你们小夫妻二人感情深厚,我也是看着你长大的,对你没什么不放心的。你这孩子,聪慧又有主见,我信得过你。”

听到这番话,桓秋脸颊微微泛红,恭敬说道:“母亲,这家中事务,终究离不开您的指点。况且,文才哥哥也离不开您的关怀。儿媳还得多历练,才能担起这份责任。”

“好了,你的能力,我还会不清楚?马家这一摊子事,你尽管放心大胆去管理便是。” 说完,大夫人张氏挥了挥手,示意身旁的丫鬟婆子们,捧着马家大大小小奴才们的身契,以及记录后宅往来账目的册子,前往桓秋的院子。“你先仔细瞧瞧,马家的规矩一向松散,接下来你可有得忙了。”

桓秋就这样顺利拿到人事管家权,在众人的簇拥下,带着备受信任的几分幸福,又怀揣着些许压力回到自己的院子。

“夫人可真是疼爱少夫人啊。” 守在大夫人张氏身边多年的老婢,满脸笑意地开口说道,“不过,这少夫人与少爷新婚燕尔,要是一门心思扑在管理后宅上,恐怕短时间内不利于孕育子嗣。”

大夫人张氏不紧不慢地又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他们夫妻俩还年轻,子嗣的事不必着急。况且,太早有了子嗣,她在马家的底气就太足了。有些事,得慢慢来。”

原先还因着小心思不想主母太早放权的老婢听到这话,便也不再开口了。到了这种程度的话,就不该是她们这些奴婢能听的了。

这些话,桓秋并未听见,也未曾料到。马家的后宅人员数量虽不比桓家庞大,但其人员背景的复杂程度,却远超桓家。马家的财富,无论是土地还是房产,大多集中置办在扬州府,因而所用的人手也都是从扬州府以及周边州县采买添置而来。这样的做法,使得人员对马家的认同感更强,也更愿意维护马家的利益,但同时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桓家作为世家大族,底蕴深厚,管理有序。桓秋拿回去的账册,短短十天,便被陪嫁过来的得力人手梳理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对这些账册以及人员安排的分析,大致推算出了马家铺子的数量以及钱财状况。

这也是因为马家虽然在内外治理方面,尚未形成如同世家大族那般成熟的规模,却也在努力朝着世家的模式靠近。在后宅之中,各房的人员全部统一归大房管理,正因如此,大房牢牢掌控着后宅的决策权,而其他各房的人,即便身为主子,在实际事务中也多是负责执行跑腿之类的工作。这与桓家族训中所提及的 “世族垄断高官、寒门沉滞下僚” 的模式有着相似之处。

只不过,马家的这种模式更多地受到亲缘关系的约束,鲜少有族人敢于侵害家族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马家族人数量众多,相互之间的监督与制衡较为有效。

此时的桓秋,仍沉浸在与马文才新婚的甜蜜之中。即便管理后宅事务辛苦劳累,她也毫不在意,甚至满心感激,觉得婆母让她管家是真心实意对她好。她暗自想着,一定要投桃报李,把后宅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当马家二房和三房得知大房管家人事变动的消息后,内心的愤怒可想而知,从她们摔碎的无数杯子便能略知一二。三房老爷在书房狂怒:“这大房也太过分了,刚成亲就把管家权给了那新来的,我们二房和三房这么多年为马家尽心尽力,就这么被忽视了!以后分家难不成就没我们的份了吗?” 三老爷一边说着,一边又拿起一个茶杯,作势要摔,脸上的愤怒已然到了极点。

二房老爷皱着眉头,全然没有了往日风流的样子,满脸不耐烦,说道:“行了,别摔了!摔杯子能解决什么问题?那桓秋背后是桓家,大房这么做肯定有他们的考量。”

“哼,我看就是大房偏心,想把好处都留给长孙他们那一脉!” 三老爷气得满脸通红,脖颈处青筋暴起,将手中的杯子重重地砸在桌上,那杯子瞬间四分五裂。

兄弟二人不由得开始考虑未来了,往日他们将这些争夺的事情都交给媳妇出头,现在要自己出马,也是为难。

至于说,在成亲当日暗中使坏的二房长媳李氏和三房嫡子青祀,早在桓秋回门归宁的当日,便被马家大夫人张氏给收拾了。李氏有孩子不能随意病逝,但是可以出家信佛。青祀是男儿就应该早日独立闯荡,而不是被困在后宅,眼光专注在蝇头小利上,张氏随意找出了淮县的个商户小矛盾,便派他去处理。一般来说穷家富路,马家这种大家族更是给足了银子,但是张氏硬是让青祀坐着驴车,空手出门了。也多亏了三房夫人顾氏放心不下,派人跟了去,马青祀吃了好一顿苦头之后安全回了马家。

“小姐,这马家的账本……” 虽说有手下人帮忙整理,但趁着马文才忙于谋划事业的间隙,桓秋还是亲自熬夜翻看了大半账本。趁着马文才成亲的契机,马太守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为马文才谋得了一个校尉的职位,就在扬州府,隶属于桓泽管理,近期即将上任,因而马文才忙得不可开交。

桓秋的手指轻轻点在账本上一处极为明显的亏空之处,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从当下的情况来看,马家的钱财与人手看似十分充盈,然而深入探究便会发现,这都是通过转移族产来填补后宅亏空所致。用于后宅日常开销的家产铺子,经营状况并不理想,虽有一些盈利,却连桓泽给她的铺子盈利的一半都达不到。这显然极不正常。

凭借现有的人手,桓秋能够在短时间内查出问题所在,但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却并非易事。她毕竟刚嫁入马家不久,若此时便大刀阔斧地整顿马家后宅的各项事务,制定新的家规和管理制度,就需要婆母给予充分的支持,让她有机会通过惩处个别典型来树立威信。

此时的桓秋,心中尚且满怀感恩,还有些天真地认为,这并非难事,婆母定会全力支持她。

至于后宅的那些主子们,才是桓秋真正感到棘手的难题。他们都是公公的兄弟,对家族也都有所付出,在处理相关事务时,轻不得也重不得。成亲当日二房和三房所闹出的事情,她自然知晓,也多亏了婆婆及时处置,否则还真不知该如何应对。

然而,还没等桓秋为这些事情发愁,马家三房的夫人顾氏,便带着十足的诚意前来拜访。“少夫人,婶娘我今日特来拜访,是想跟你赔个不是。之前青祀那孩子不懂事,冲撞了大房,还望少夫人海涵。” 顾氏一见到桓秋,便满脸堆笑,那笑容几乎要溢出来,语气极为谦卑,身体微微前倾。

桓秋连忙起身相迎,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说道:“三婶,您这是哪里的话。都是一家人,过去的事情就别提了。”

“少夫人宽宏大量,婶娘我感激不尽。” 顾氏拉着桓秋的手,那双手微微用力,似乎想借此表达自己的诚意,继续说道,“往后在这马家后宅,还望少夫人多多关照我们三房。我们三房虽说没什么大本事,但绝对会全力支持少夫人的。”

桓秋微笑着点点头,眼神中透着自信与沉稳,说道:“三婶客气了,大家都是为了马家好,以后咱们一起努力,把马家的后宅打理好。” 通过这番对话,桓秋心中对顾氏的精明有了更深的认识,而顾氏也从桓秋的言语中,察觉到了这位新少夫人的沉稳与大气。

顾氏离开后,桓秋独自坐在窗前,手中把玩着那本账册,眼神若有所思。她知道,马家的后宅并非表面上那般平静,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但她也明白,要想真正掌控马家后宅,就必须先赢得家族成员的信任与支持。现在三房来投诚,她自然不会往外推。

三房顾氏可以说是整个马家后宅最精明的了,可惜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冲动一个憨,都像极了他们的父亲。现在小儿子犯到大房手上虽然吃了些苦头,但好歹没伤及性命,她也只能认了。现在眼看着大房权利交到了这个长孙媳手上,顾氏自然不会再起冲突。交好还有可能再沾点好处,再认不清现实,等以后分家,三房就真得没落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桓秋亲自监督后宅的日常开销,仔细核对每一笔账目。她发现,许多亏空其实是因为管理不善和浪费造成的。于是,她开始推行节约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她还积极与马家的商户沟通,了解铺子的经营状况,寻找提升盈利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宅的管理逐渐步入正轨,账目也变得清晰起来。桓秋的努力得到了马母张氏的认可,张氏多次在家族聚会中表扬桓秋的能干,这让桓秋在马家的地位逐渐稳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