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我要

繁体版 简体版
大叔我要 > 梁祝之回归 > 第22章 22今生-梁祝番外

第22章 22今生-梁祝番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祝英台与梁山伯踏上私奔之路时,心中已然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她深知前路艰难,料想自己会饱受没钱之苦。然而,她无论如何也未曾料到,等待她的,竟是这世间最刺骨的“不被爱之苦”。

当两人历经波折,终于安顿下来后,祝英台怀揣着满心羞涩,鼓起勇气,向梁山伯坦白了自己女儿身的真相。那一刻,她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以为这份坦诚会让两人的感情更进一步。可谁能想到,梁山伯听闻此言,脸色瞬间变得比见了鬼还要难看,仿佛被一道晴天霹雳击中,整个人呆立当场,眼神中满是惊愕与不可置信。

“你怎么会是女儿身!”梁山伯的声音颤抖着,带着一丝愤怒与绝望,仿佛祝英台的这个秘密,彻底打破了他原本的生活设想。

“如果早知道你是女儿身,我们又何必私奔!”梁山伯痛苦地蹲在地上,双手疯狂地抓挠着头发,脸上写满了懊恼与悔恨。

祝英台望着眼前的梁山伯,如坠冰窖,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梁山伯竟是个真正有断袖之癖的人。她的心中五味杂陈,原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此刻如泡沫般瞬间破碎,化作了无尽的苦涩与迷茫。天塌了一半。

从那以后,祝英台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白天,她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家中院子里替人浆洗衣物。粗糙的皂角水刺痛着她的双手,寒风如刀般割着她的脸颊,可她只能咬着牙,一件又一件地搓洗着,只为了换取那微薄的报酬,维持全家的生计。夜晚,回到那狭小昏暗的家中,等待她的,却是梁山伯冷漠的态度。这样白天替人浆洗衣物,晚上向夫君贡献钩子的日子,不是她想要的

祝英台自恃凭借读书识字的本事,即便生活艰难,也能靠替人写信、抄书,或是教导幼童启蒙来维持生计。然而,现实却再次给了她沉重一击。梁山伯的寡母,不是个好相与的,她的出现,让祝英台的生活雪上加霜。

梁山伯带着祝英台私奔后,径直来到了梁母的娘家,那是一个地处偏远、离会稽郡极为遥远的小村庄。这里,四周被连绵的山脉环绕,交通闭塞,与外界几乎隔绝。梁山伯的母亲,多年来独自守寡,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孩子,个中艰辛,只有她自己知晓。如今,祝英台的到来,在她眼中,仿佛是上天赐予的一个免费劳动力。她怎么舍得轻易放手?

为了将祝英台牢牢地束缚在身边,梁母趁祝英台不备,拿起一根粗壮的木棍,直接朝着祝英台的双腿砸去。祝英台惨叫着倒在地上,双腿直接让她疼晕过去了。也没等祝英台醒来,梁母直接拿着绳索,将她像捆牲口一样,紧紧地绑在了家中的柱子上。从此,祝英台失去了自由,每日只能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忍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不干活儿,就不给饭吃,这成了梁母对待祝英台的铁律。祝英台也不是个烈性的,饿了几天,就识时务者为俊杰了。

祝英台并非没有反抗过,她也想逃离这个如地狱般的地方。可每一次,她刚逃出家门,便被村里的乡人发现。这些乡人,或是出于同乡情,或是为了那一点微薄的赏钱,纷纷伸出援手,将她抓了回来。每一次被抓回,等待她的,都是一阵狂风暴雨。

甚至,在梁山伯多次表示对女人提不起兴致之后,梁母逼着祝英台给梁山伯生孩子,趁着梁山伯走旱路的时候,蹭一蹭水路。她也不是个没手段的,祝英台只有在跟梁山伯同房的次日,才能勉强吃饱一点,否则,清汤寡水,在饥饿与绝望中勉强维持生命而已。祝英台在私奔之后的第一顿荤食,竟是在半年多后确认自己怀了身孕时才吃上的。本来她还心存侥幸,想要拖延,直到梁母说“给你半年时间,再怀不上,就卖到暗门子里去”,她才怕了心中仅存的一丝倔强,也在这一刻被彻底磨灭。

回想起过往,祝英台满心悔恨。她和梁山伯在私奔前,为了筹钱,竟偷遍了同窗,这无疑是自断后路,让他们在这世间再无立足之地。为了防止银杏和母亲找到自己,她亲手宰了那只曾经承载着她与母亲联系的信鸽,将最后的希望也彻底斩断。而在这举目无亲的小村庄里,亲亲相隐的观念让她无法向村民求助,每一条可能的生路,都在她面前无情地关闭。祝英台越想越绝望,等她艰难地生下第一个孩子后,她的心已然如死灰,不再做他想了。

而梁山伯,这个曾经让祝英台倾心相付的男人,本就因上进的压力而改变了性向,又怎会是一个有担当、能负责的人?

他时常不着家,在外游荡,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祝英台柔弱的肩上。家中,祝英台既要当爹又要当妈,不仅要辛苦地浆洗衣物,赚取微薄的收入来养家糊口,还要耐心地教导孩子,操持家中的大小事务。甚至梁山伯时常不着家,梁母还要骂她勾不住自己男人。祝英台心中的苦,如同一口深不见底的井,怎么填也填不满,简直要溢出来了。

梁山伯年轻时,还能靠着抄书和写信攒些钱,可他自己亲手斩断了读书当官的路,心中时常抑郁寡欢。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便时常出去寻欢作乐。旱路这种玩法,毕竟不是常规之事,上不得台面,他只能在同好中厮混。可谁能想到,他玩得毫无节制,最终染上了重病。从那以后,他便只能拖着病弱的身躯,回到家中,整日躺在床上,等着祝英台来养活。

梁母在世时,还能靠着她的凶狠与强势,压着祝英台干活儿。可等梁母一去世,病怏怏的梁山伯仿佛失去了最后的支撑,在床上仅仅躺了几天,便追随母亲而去。祝英台望着空荡荡的房间,心里像搬走了一座大山,眼睛里重新有了光。

祝英台本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盼着他能努力读书,将来当官,改换门庭,这样她便能有脸面回娘家。然而,命运再次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儿子长大后,竟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个喜好旱路之人!

临终前,祝英台躺在冰冷的床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在不断盘旋:这一切,都是报应啊!她的声音微弱而凄凉,仿佛是对自己悲惨一生的最后控诉,在这寂静的房间里,久久回荡,却无人回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