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我要

繁体版 简体版
大叔我要 > 梁祝之回归 > 第14章 14今生-扬州时光飞逝

第14章 14今生-扬州时光飞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能把马家这么一个普通的书吏之家,一步步引领至氏族的边缘,马老太爷绝不是个好相与的。想当年,他的祖父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书吏,有幸娶了郡国相内史丞长史家那名声受损的嫡女,生下了他的父亲,马家这才勉强算得上是官宦人家。而后,他的父亲与他,历经多年的苦心钻营,不惜牺牲诸多,才让马家在扬州府的府衙稳稳立足。三代家主呕心沥血换来的这一切,怎能断送在他那几个不孝儿子手中?

下定决心就事不宜迟,马老太爷说放下脸面,便毫无犹豫。他带着马家的一部分账本以及家主印信,大张旗鼓地前往静扬山庄。在马老太爷看来,他并不是向长媳低头,他是向家族的未来低头,让最有希望的长子马太守不与家族离心,这是他的信念,比什么脸面都来得重要。

马母张氏着实未曾料到,这么快便又与公公相见。她原以为,即便公公做出决定,也还需要一些时日,好让婆婆做好心理准备。面对马家这样人口众多、关系错综复杂的家族,她作为一个根基薄弱的外来者,选择了这条充满风险的道路,只为一举赢得足够的地位。

而此刻,他们坐在静扬山庄的会客大厅,这便意味着,她赢了。她在静扬山庄那段修身养性的日子,已然画上句号。

“老大是马家的家主,虽说他人在金陵,但尊卑主次绝不能乱。你掌管金陵家事多年,从未出过差错,家中自然信得过你。” 马老太爷深知,既已低头,便不能犹犹豫豫,以免让人心中生嫌隙。马家如今还需仰仗萧氏,老大若想在太守之位上更进一步,离不开他媳妇的助力。

至于马文才,作为引发马府内部人心不齐、众人对老太太管家不满这一结果的导火索,他有何想法,似乎已无关紧要。

休沐日一到,马文才回到马府。望着焕然一新的荣景堂,又见母亲恢复了在太守府时那般说一不二、掌控全局的模样,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意,随后便自行回房休息。他得养精蓄锐,午后还得去见他那可爱的小青梅呢。这可是早就约定好的,休沐日便是他们相聚的日子。感情这东西,哪怕再确定,在没有成亲之前,他也还是得用心经营,花时间与精力去维系,不能丢到一边去。

----------飞速流逝的时间--------------

时间,最为冷漠无情,却又满是未知。转瞬之间,已经来到扬州府已四年有余。桓秋伫立在门边,望着内门里,那已然能奶声奶气喊着 “姐姐”,迈着小短腿扑腾扑腾跑过来,抱住她小腿的桓明,心中不禁对时间生出这般感慨。

她仍清晰记得,三年前,这个小家伙刚满百日时,那张带着些许皱皮的小脸。那时,幼弟桓明无知无觉地咧嘴一笑,让她对未来满怀无限希望与憧憬。

犹记初到扬州府时,都尉府里还没有这个小家伙。受礼教以及扬州府风气的影响,她与文才哥哥只能在每个休沐日相见。那时,每一次相聚,她都觉得时间如白驹过隙,根本来不及好好、静静地端详她的文才哥哥。

她肚子里有一肚子的话想倾诉。见面后,她会跟文才哥哥讲父亲对她的教导,还有府里时常往来的一些陌生人。而文才哥哥则会耐心地给她剖析当下的局势,讲解朝廷指令带来的影响。还会跟她分享马伯母是如何利用每个人的弱点,将马府中那些爱闹腾的人一一打压下去的。

起初,桓秋仅仅听懂了伯母掌握了马府的管家权,可未曾亲身实践,始终难以理解,为何有些人会退缩。直到她自己也开始学着管家,尝试揣测人心,才发觉其中门道远非她上一世做游魂时所见那般简单、肤浅。

一想到管家之事,桓秋便想起这几年里,文才哥哥面对那些主动示好的姑娘们,毫不留情、如狂风暴雨般的言语打击,她不禁咬唇,心中满是自得。她的文才哥哥就是这般洁身自好,虽身为才子,风流倜傥,却绝不滥情。

“不知这位姑娘对《女诫》领悟得如何了?”

“人必先自取其辱,而后他人方敢辱之。姑娘若不明白,可回去问问父兄。”

“这绣帕怕是出自幼童之手吧?许久未曾见过如此稚嫩的针法了,上一次见到,还是吾家青梅年幼之时。当真是令人怀念。”

……

这般几番下来,不少被当众拆穿心思的姑娘,几乎当场落泪。而文才哥哥却义正言辞地说道:“男子风流本无可厚非,但若让女儿家痴痴苦等,空抱希望,那才是真正误人终身。” 如此一番解释,倒让不少家中有交好姐妹的子弟,对他心生几分好感与善意,只可惜他早已定亲。

桓秋心中暗自偷笑,文才哥哥与她私下交谈时,可从未这般正直委婉。想想他说过的话,什么 “梦醒时分亵衣湿,青梅秋儿可否知?” 还有 “只待及笄,便是良辰吉日。吾心向汝,只愿在汝之身,奋力上下而求索。”“惟夫拙夫之偷乐兮,梦幽径以窥探。” 若屈正则知晓后人如此改编他的诗句,怕是要气得从地下爬出来。桓秋赶忙在心中默念,望先人勿怪。

今年的某一天,马文才甚至给了她一块帕子,说是上面有他夜半思念她的 “痕迹”。桓秋当时拿着那块帕子,只觉心跳加速,连手都微微发颤,仿若那帕子烫手一般。要知道,她也是历经两世的女子,心中自然也会有这方面的期待。文才哥哥,实在是太坏了。桓秋心中既满是期待,如小鹿乱撞,嘴上又忍不住抱怨。毕竟,再过一年多,她这辈子才到及笄之年呢。

前些日子,文才哥哥告诉她,不知为何,他父亲马太守这近两年对他的安全格外重视。起初他并未在意,可当他发觉保护他的侍卫人数不断增加,心中不禁起了疑。他想要寻找诗词孤本,不出两日,那孤本便出现在他书房;他想去拜访大师,原先根本不得其门而入,没过几日,便顺利得见,只是那大师的脸色看上去不太好。

桓秋为马文才感到高兴,可转念一想,又隐隐担忧起来,“文才哥哥,马伯伯给你这般多便利,莫不是有什么深意?”

如今的桓秋,思虑愈发周全,忍不住担心这些便利会让她的文才哥哥付出沉重代价。她还记得文才哥哥告诉她,他们不用分开,他会一同来扬州府时,自己心中的那份欢喜。如今的桓秋,生怕这些变故,会让她的文才哥哥错失本应属于他的机缘。

桓秋心中疑惑重重,马文才却心里有数。马母张氏掌管太守府多年,又生育了他这个马太守唯一的儿子,她所建立的人脉与势力,即便有所动摇,也绝非那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妾室能够轻易撼动。并且,这些年,即便马张氏离开金陵城,太守府后院的姨娘也始终未曾有人开怀生育。

根据马张氏安插的眼线,这两年断断续续传到扬州府的消息,府中的姨娘们已陆续死去不少。对外宣称皆是意外身亡,可太守府里伺候的众多下人都清楚,这些意外身亡的姨娘,在此之前,都曾独自进过太守大人的书房,一待便是一夜。

马张氏得到的消息比马文才知晓的更多一些。太守府里曾传出过一次喜讯,可没两天,那位怀孕的姨娘便香消玉殒。旁的人都道是太守府后宅争斗太过激烈,可马张氏心里明白,是因为太守大人被人戴了绿帽子。

马母张氏看到这些消息,并不意外。算算时间,马太守早该察觉到自己身体出了问题。一直到近两年才爆发这类事情,怕是已救治无果,马太守已然放弃希望了。

马文才对于愈发顺利的日子非常满意。

恰在此时,桓秋突然忆起,上一世的这个时候,她已能够以魂魄形态来到文才哥哥身边,曾听鬼说过太守府里的一个传言。马家老太爷一个嫡亲弟弟的孙子,正是在这个时间前后离世的。

以鬼的见识,什么样的死法没见过?可这个孩子的遭遇,却让众鬼都心生怜悯。一般稚龄孩童去世,多是病逝或者遭遇意外。可这个孩子不同,他竟是死在亲生父亲手中,苦苦哀嚎了两天,才在极度痛苦中咽下最后一口气。连鬼都感叹,人若狠心起来,比鬼还可怕。

当年这件事闹得太大,马氏家族根本压不下去,还特意去信给马太守施压,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将事情平息。有人觉得可悲可叹,有人则感到凄凉心寒。

这个马家子孙名叫青志,命苦的是,他三四岁时便失去了母亲。世人皆知,有了后母,往往就有了后爹。而他的父亲也并非长情之人,丧妻还未满百日,便匆匆续娶了一位妻子。古语有言,宁要讨饭娘,不跟当官爹。便是因为男人没有经历过生育之苦,一哆嗦,就当爹了,所以很难会像母亲一般,对孩子那么上心,如非必要,也不会愿意去亲自照顾孩子。

这倒也能理解,人皆有私心。只是,有人会因私心作恶,有人则会压抑克制。当爹的不想吃照顾孩子的苦,那就要娶个妻子替他吃苦。然而,孩子跟后娘又没有血缘关系,人家凭什么来吃这个苦呢?

这位继母,在还未生下自己的孩子时,便忧心青志这个前夫人生的孩子,会对她未来的孩子不利,会敌视她的孩子,甚至会带坏她的孩子。可以说,想得极为周全。心中满是焦虑与不爽,这位继母便时常指使下人磋磨青志,妄图将他养成懦弱胆小的性子。

可下人终究是下人,又不敢公然殴打家中正经的少爷,那能怎么办呢?于是,便常常 “忘记给饭”,让青志有一顿没一顿地饿着。当时年纪尚小的青志懵懂无知,又被继母的尖刻打骂吓怕了,短短半年时间,便饿得骨瘦如柴,一副短命之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