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我要

繁体版 简体版
大叔我要 > 她眼底的星轨 > 第16章 开幕日的阳光

第16章 开幕日的阳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清晨六点,温翎已经站在"彩虹桥"特殊教育中心的庭院里,调试相机参数。今天是中心正式开幕的日子,晨露在草坪上闪闪发光,将新安装的彩色玻璃窗投射出的彩虹光影衬托得更加绚丽。她拍下这静谧的一刻——空无一人的庭院,等待被孩子们的笑声填满。

"我就知道你在这儿。"俞瑾言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伴随着咖啡的香气。他今天罕见地穿了浅色西装,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好,连金丝眼镜都擦得格外明亮。

温翎接过咖啡,目光却被他手中的文件夹吸引:"那是什么?"

俞瑾言神秘地笑了笑:"等会儿揭晓。"他抬头看向主楼外墙——那里原本挂着"彩虹桥特殊教育中心"的铜牌,现在却被一块红布临时遮盖着。

工作人员陆续到来,场地开始热闹起来。温翎穿梭在各个角落,记录下准备工作中的细节:林教授检查教室里的感官教具,陈奶奶擦拭小森设计的彩色玻璃,工人们最后调试无障碍设施...

九点整,宾客开始入场。除了政府代表和资助方,更多的是周边社区的居民和特殊儿童家庭。温翎注意到许多陌生面孔——那些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这个项目的人们。

小森穿着崭新的蓝色衬衫,安静地站在门口迎接客人。当一位坐轮椅的小女孩被推进来时,他主动上前,递给她一张自己画的明信片。温翎迅速按下快门,捕捉到这个突破性的瞬间——曾经连眼神交流都困难的男孩,现在能够主动与他人互动。

开幕式正式开始,副市长和林教授分别致辞。温翎站在摄影区,镜头不断在演讲者和观众之间切换。当她拍到俞瑾言认真倾听的侧脸时,心跳突然漏了一拍——阳光透过彩色玻璃,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色块,像一幅活生生的点彩画。

"接下来,有请项目发起人俞瑾言先生和温翎女士,为我们揭晓中心的正式名称。"主持人的话让温翎一愣——流程单上并没有这个环节。

俞瑾言向她伸出手,眼中是她熟悉的、准备惊喜时的光芒。他们一起走到被红布遮盖的铜牌前,各执一根绳子。

"三、二、一——"

红布落下,铜牌上的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晨光之家」特殊教育中心。下方是一行小字:"每个孩子都值得被阳光照耀——献给小森和他的朋友们"。

温翎惊讶地看向俞瑾言,他低声解释:"你拍的那组《晨光中的坚守》是这个项目的起点,也是这个名字的灵感来源。"

掌声中,温翎的眼眶湿润了。她没想到自己随手拍下的照片,会成为这个意义非凡的场所的名字由来。更没想到俞瑾言会如此珍视她的视角,将它永远镌刻在铜牌上。

参观环节,来宾们被分成小组,由工作人员带领体验中心的各个功能区。温翎和俞瑾言负责介绍最核心的"彩虹教室"——一个充满感官刺激的学习空间,墙壁上展示着小森和其他孩子的画作,角落里甚至摆放着温翎拍摄的项目过程照片。

"这部分设计源于温女士的照片启发,"俞瑾言向参观者解释,"她捕捉到的那些光影互动的瞬间,让我们意识到环境对特殊儿童的重要性。"

一位记者举手提问:"听说两位正在将整个项目整理成《边界》画册?能透露更多细节吗?"

温翎接过话筒:"画册不仅记录建筑改造过程,更关注人的故事——小森的成长,陈奶奶的坚持,工人们的理解..."她指向墙上的一张照片,那是工人老李蹲在地上,耐心地向小森解释钢结构原理的画面。

"最动人的边界,"俞瑾言补充,"不是水泥与钢筋之间,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接纳。"

午宴在庭院举行,阳光正好。温翎被各路媒体轮番采访,而俞瑾言则被政府官员围住,讨论如何复制这个成功模式。两人隔着人群不时相视一笑,默契地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温翎举起相机示意,俞瑾言便点点头,继续他的谈话;俞瑾言推推眼镜,温翎就明白他需要一杯水解围。

下午的活动是孩子们的互动环节。十几个特殊儿童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尝试着各种感官游戏。温翎跪在地上,拍下他们专注的表情——捏黏土的小手,观察万花筒的大眼睛,随着音乐摇摆的身体...

小森出人意料地担任了小助手,向其他孩子展示如何用那些温度变色的蜡笔画画。温翎拍下他指导别人的样子,与听证会上那个瑟缩的男孩判若两人。

"这是我最想记录的转变,"她对身旁的俞瑾言说,"不是建筑的改变,而是生命的绽放。"

俞瑾言轻轻握住她的手:"所以我们才叫它《边界》——因为真正的边界突破发生在人的心里。"

夕阳西斜,宾客逐渐散去。温翎和俞瑾言坐在"彩虹教室"的地板上,背靠背地整理今天的照片和反馈。阳光透过彩色玻璃,在他们周围投下不断变化的光斑。

"伦敦那边来邮件了,"俞瑾言打破沉默,"他们想把我们的模式引入东区的社区改造项目。"

温翎转过身:"这意味着我们可能要经常往返英国?"

"如果你愿意的话。"俞瑾言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当然,如果你有其他计划..."

温翎笑了,举起相机拍下他此刻的表情:"我的计划就是继续用镜头记录这些转变,无论在哪里。"她顿了顿,"尤其是和你一起发现的那些。"

俞瑾言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牛皮纸信封:"那这个时机正好。"

信封里是两张开往苏格兰高地的火车票,日期是下个月底。

"你提到过想拍那里的光影,"他解释道,"我想亲眼看看,是什么风景塑造了你的眼睛。"

温翎接过车票,突然想起什么,从相机包里取出一个小盒子:"巧了,我也准备了礼物。"

盒子里是一支限量版钢笔,笔身上刻着极细的纹路——近看才能发现,那是无数微小的相机和钢笔交织的图案。

"边界系列,"她轻声说,"给总是能找到连接点的人。"

俞瑾言郑重地接过钢笔,阳光下,金属笔身闪烁着温暖的光泽。他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晨光之家,第一个奇迹。更多奇迹,敬请期待。——瑾言&翎"

温翎凑过去看,发丝垂落在他的手臂上。这一刻,没有快门声,没有笔记,只有阳光静静地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彩虹教室"的地板上,与周围孩子们留下的画作融为一体。

窗外,小森和陈奶奶正在庭院里收拾画具。男孩突然抬头,透过彩色玻璃看向教室里的两人,然后举起自己刚完成的作品——一幅温翎和俞瑾言背靠背工作的速写,周围环绕着彩虹般的光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