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我要

繁体版 简体版
大叔我要 > 我有空间不种田 > 第11章 越州

第11章 越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场大火把寨子烧成了白地,袁魁又派人上山探查了一遍,什么都没找到,只能悔恨的带着减员近一成的队伍继续进发。

首战不利,极大地挫败了他们的士气,使得袁魁一路上都沉着张脸,手下们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因为左脚先迈进营帐而被责罚。

方艾更是生怕引起一点动静,行军途中给伤口换药都咬着牙没吱声。

而相比于身体上的痛楚,多年的汲汲营营一朝尽毁更让他难以接受。

不甘的他走前留下了几个心腹看守黑石峰,他知道这里头一定有蹊跷!

可惜他注定什么都发现不了,早在他们拔营之前的一个时辰,张青禾他们就已经先行一步向青阳县去了。

“不是要去越州吗?怎么往回走?”贺二牛不解。

张依依解释道:“从这里到隆谷,再走尉县,而后由澜道坐船沿全江而下会更快,也更方便一些。”

“这样啊。”贺二牛恍然,而后赞道:“张娘子不愧是大户人家出身,懂得就是多。”

张依依谦虚一笑,而后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又敛了嘴角,没有接话。

张青禾打岔道:“那你可得好好学学,你以后可是要带兵打仗的,连地形都不知道可不行。”

贺二牛当即表示:“烦请张娘子多多指点。”

张依依道:“贺统领言重了,婢子自当知无不尽。”

马车悠悠前行,一行人轻车简行,星夜就回到了青阳县。此时青阳县城门紧闭,而城外的流民却不见了踪影。

之前吩咐采买铁料的人回报,说是县里让他们进去了,不过每户都需要出一个壮丁帮忙守城,统一安排在城东的牛马市里,有专人看管。

原身二伯一家和张家村人都在。

所以张青禾并不是太担心,原还想着等情况稳定些,再亲自过来用空间把人接走的。

不料突发战事,打乱了节奏,连暂时的落脚点都不得不舍了去。

幸而当初明智的选择建设空间,不然就白忙活了。

穿越至今,一直在外奔波流离,张青禾是越发渴望一个可以安稳发展的基地了。

和众人商讨一番后,张青禾最终决定前往越州。

越州水网密布,气候湿热,多是烟瘴之地。是以人口稀少,经济较其他州最末。

按理说,越州条件这么差,不该选这里的。

但张青禾看中的就是它条件差,条件差就意味着没有多少世家豪强,意味着不是兵家必争之地,意味着保守愚昧。

没有世家豪强,她可以改革土地;不是兵家必争之地,她可以安稳发展;保守愚昧更是她凰女的主场。

其实张青禾也不是没想过利用空间,直接来一波横推,一年拿下吕州,三年平定天下。

可是之后呢?怎么建设管理?依靠世家豪强?

那她推翻的是什么?

史书上的王朝盛世,不是她想要的。

而且张青禾也没信心在政治上斗过他们,在可预见的漫长的利益冲突中。

所以还不如一开始就在白纸上作画,再慢慢渲染整个天下。

秋风萧瑟,这天是越发的冷了,于是装作富户出行的一伙人躲进了空间里。

“还是这里舒服。”贺二牛一进来就感慨道。

马车颠簸的滋味确实不好受,不过比起走路来,已经很好了,张青禾笑道:“这里用不着你了,自己歇着去吧。”

相处日久,贺二牛知道张青禾的性子,是以也不推辞:“那属下先告退了。”

便领着十个充当护卫的士卒走了。

张青禾在空间也有了自己的住处,当初的草窝变成了几间泥胚房,看着有些简陋,但里头布置很是用心,几乎将缴获的所有名贵器物都合理的用上了。

张青禾尤为喜欢的是一张漆案。它一米多高,整个案面光滑如镜,上面用朱砂勾勒庆云图案,又有鸟兽腾飞,纹路细致圆润,极尽匠心。

用支蹱跪坐在漆案前品茗,是张青禾为数不多的,感受到这个时代独有魅力的时刻。

她刚休息没一会儿,随侍的人就端来了饭食。一碗蒸煮的肉羹,一碗麦饭和一碗野菜。

只有少许盐调味,说不上美味,但相比之前的难以下咽无疑好上许多。

这是她的特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张青禾不想委屈自己,毕竟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

草草吃过晚饭,张青禾洗漱一番就早早休息了,颠簸了一天,她的小身板着实有点熬不住。

没等空间里打更人报时,张青禾自己醒了过来,探查外面,发现天还没亮,就继续赖了会床,难得有这么惬意的时刻,张青禾想多享受一刻。

察觉屋外有动静,张青禾才起床。

空间的极昼现象打乱了不少人的作息习惯,张青禾出门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在地里劳作。

张青禾仔细想了想,好像田地里就没有缺过人的时候。

因为在空间里,没有杂草丛生,也没有病虫危害,所以播种后农活并不多。而且空间大小有限,哪怕尽量缩小活动空间种植,也只有九十亩。

所以安排伺候农活的人不多,只有原身父亲张山和大伯等十个汉子。

“爹,怎么不多休息会儿?”

走到张山近前,纠结了会称呼,张青禾还是决定按原身的来,算是承了原身的因果,而且叫别的怎么都觉得别扭。

张山恍惚了一瞬,而后惶恐道:“凰女大人,您,我……”

老实汉子一时语塞,还有些哽咽。

张青禾安慰道:“你本就是我这身体的父亲,叫您一声爹也是应当,不用有什么顾虑。”

缓了下,张山这才应下,而后回道:“看着地里的庄稼,小民心里踏实。”

“这里的地是真的好啊,庄稼种里头,长势一天一个样。我瞅着再有十天半月就可以收割了,还是大丰收。”

张山难得来了兴致,说了一大段。

张青禾讶然:“这么快?”

小时候倒是帮村里收割过水稻,地里的麦子没见过,不过生长周期她还是知道的,村里有外嫁过来的老人在大树下讲古的时候听了一嘴。

小麦分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春播夏收需要九十到一百天,冬小麦因为越冬,通常需要两百二十到两百七十天。

眼下空间里的小麦满打满算才种植二十天。

张山道:“是啊,小民一开始也有些不敢相信,后面反复观察,这才确认的。”

张山有些激动道:“一个月收获一茬,一年就收获十二茬,以后都不缺粮食吃了。”

三倍的促进生长效率,灵田的作用看来也不能忽视。

张青禾第一时间想到杂交水稻,而后是人工培育优质水果、时蔬。

不过现在缺人缺粮,还不是研究的时候。

只凭空间产粮养活不了多少人,只是张青禾没有否定张山的话,而是点头道:“是啊,以后就不缺粮食吃了。”

张青禾也坚信。

再次从空间出来,这次只有穿着破烂的张青禾和张文丰。

战事临近,富户都往外跑,他们若是像昨天那样大摇大摆地往县城走,怕是会惹人生疑,凭白生出事端。

正好张文丰过来汇总物资适用情况,就让他客串一下。

实际上,就算他们俩个是流民,进城的时候也被仔细搜查了一遍。

“哪里来的?”守城的士卒语气颇为烦躁,最近县城戒严,进出都要盘问。

不时进城的多是流民,捞不到什么油水,也就没什么耐性。

张文丰把两人户籍递上:“小的是东口县、石宁乡、张家村的。”

士卒看了下问道:“你也不是孩子爹啊?”

“大人明鉴。小人是这孩子的同村叔父,因为路上遇到山匪,大家都走散了。正好碰到这孩子,就带着一起了。大人,最近可有叫张山的人进城?”

士卒没好气道:“每天来来往往的人这么多,我怎么知道。”

张荆适时递上几个大钱,士卒这才缓和了脸色:“一会儿叫人来认你俩,你自己问问,要是进城了,基本都在城东那片。”

张文丰忙不迭道:“谢大人。”

没等多久,果真有人来认,来的是张家村的一个村民,叫张广望,和张文丰同辈。

见到两人他多少有些诧异和惊喜,而后关心道:“你们怎么回来了?其他人呢?没事吧?”

当初遭遇山匪霸刀虎劫掠,有小部分人见机快,逃了回来,所以张青禾爆发前的事他们也知道。

可是派人过去找,怎么也没找到人,都以为是被掳到土匪窝去了,生死难料。

张文丰摇头:“不知道,我和大家走散了。”

边上的士卒可不耐烦听他们寒暄:“是你们村里人不?”

张广望道:“是我们村里人,和我一起长大的。”

那士卒挥手道:“行,那你领回去吧,明儿记得带他一起点卯训练。”

“是。”

三人便径直往城东去,张广望道:“这是小山家的四妞吧,别怕啊,你二叔一家都在呢,一会我领你过去。”

张青禾点头,张文丰则是不知道怎么介绍,尴尬笑笑,而后岔过话题道:“大家都还好吧。”

张广望叹了口气道:“多亏山贼打过来,我们才能进城。”

语气里不知是庆幸还是嘲讽。

“只是城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府衙一天只施一顿稀粥,也就混个水饱,根本不顶饿。想要饿不死就得找活干,可县城里哪有那么多活哦。”

“守城不给粮饷吗?”张青禾问道。

听见是张青禾问话,张广望有些诧异,不过还是回道:“我们这些白丁哪来的粮饷,也就管一顿饭,比我们逃荒时吃的也好不到哪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