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予安见陆霁的反应依然淡漠,心中不免涌起一丝失落,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微笑着凑近低声说道:“你最近看什么书吗?我总觉得,读书能让人放松些。”
陆霁抬了抬眼皮,目光落在沈予安身上,似乎略有迟疑,声音轻柔:“偶尔吧,最近……没什么心思看书。”
沈予安眼角轻轻一动,似乎捕捉到了对方话语里的疲惫,他轻叹一声,却没有追问,反而转换话题,微笑着问道:“那你最近都在做什么?除了准备竞赛之外……”
陆霁低下头,手指轻轻拂过桌上的书本,动作缓慢而仔细,他将书本整理整齐,指尖在封面上轻摩了几下,才缓缓抬头,看向沈予安,语气平静道:“除了这些,就没什么特别的了。复习和练习,一切如旧。”
沈予安的目光柔和了几分,嘴角扬起一丝温暖的笑容:“那可真是挺辛苦的。”他顿了顿,似乎突然忆起什么,便继续道:“对了,最近我看了一本关于自由与命运的书,叫《存在与虚无》,书里探讨了很多哲学观点,挺有意思的。”
陆霁的眼神微微一动,眉梢似乎挑起一丝兴趣,他低声问道:“自由与命运?”
“嗯,”沈予安点头,笑容中透着几分轻松,“书里说的是人的选择与命运之间的关系,讨论了我们是不是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未来,或者说,所有的一切是否早就被注定。”
陆霁听后,微微皱眉,目光在沈予安身上停留了几秒,似乎在消化这复杂的概念。他不急于发表看法,只是静静地注视着对方,仿佛在思索那些难解的哲理。
沈予安见此情景,低声笑了笑,语气柔和地道:“其实,这些哲学书的东西也不容易理解,看着看着就容易纠结。但有时候,从中还能找到一些生活的启示,你不妨试试看?”
陆霁微微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思索片刻后淡淡说道:“或许吧……我现在确实没太多时间看这些书。”
“也对,竞赛和复习确实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你确实挺忙的。”沈予安点头赞同,语气温柔中带着一丝关切,“不过,我觉得,能从书里得到些感悟,也许能在困境中给你找到答案。尤其是对于你这样,常常一个人默默面对困难的人来说……”
陆霁抬起眼,目光沉静地注视着沈予安,眼中闪过一丝微妙的波动,但很快便恢复平静,他低声说道:“独自面对,习惯了。”
听到这话,沈予安微微一愣,心中一阵复杂情绪涌上心头。他深知陆霁不喜他人过多的关心,也知道他总是一个人默默承担所有压力和责任。但沈予安依然不由自主地想要走得更近些,想让他知道,自己愿意在他需要时伸出援手。
沈予安见气氛略显沉重,便缓缓转移话题,露出一丝调皮的笑容:“对了,最近听说你参加了一个数学竞赛,准备得怎么样?”
陆霁似乎被这一问稍微放松了些,低声回应:“还可以,准备得差不多了。”
沈予安眼中闪过一抹欣慰,笑着说道:“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毕竟你那么聪明。只不过,一个人复习肯定很辛苦,要不你哪天拿些题目给我看看,我也想挑战一下自己。”
陆霁的眼神忽然闪过一丝轻微波动,他低下头,不再急于回应,只是静静整理着手中的书本。沈予安看见他的动作,轻声补充道:“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互相交流,或许这样更有动力。”
陆霁抬起眼,微微一笑,声音依旧平静:“有时间可以试试。”
两人之间的气氛渐渐柔和下来,虽然言语不多,但那种默契让沈予安内心感到一种微妙的放松。陆霁依旧是那个内心深沉、难以捉摸的人,但沈予安明白,现在的他或许已经不再只是那个遥远旁观的人。
夜幕渐浓,窗外风轻柔地吹过,带来几分温暖的气息。陆霁坐在一对一的教学室里,桌上的灯光映照在他俊逸的脸庞上,眼神依旧平静如水。夕阳的余晖还未完全落下,柔和的橙色光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仿佛在预示着某个无声的转折。
突然,教室门外传来一阵低语。路过的语文老师走到陆霁面前,笑着问道:“陆霁,今天下午的语文课你听得怎么样?”
陆霁抬眼看向老师,语气淡然:“还不错。”
老师眉眼带笑,继续问道:“我听说你最近和林亦尧聊得挺多,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一起探讨过一些学习上的问题?”
陆霁微微皱眉,有些不经意地答道:“偶尔聊聊。”
语文老师轻点头,然后话锋一转,笑着说:“对了,你知道吗?林亦尧前几天深夜打黑车,被司机抢了。”
陆霁听罢,一愣,随即低声问:“他……被抢了?”
老师叹了口气:“嗯,他自己告诉我的。像他这种人,总喜欢一个人硬撑,晚上回家打车,总觉得自己能应付一切。结果那天……差点出事。”
陆霁的心跳不由得加速,脑海中迅速闪过林亦尧那天的笑容与坚毅的眼神。他低声问:“他没事吧?”
老师摇头:“还好,没大碍,就是丢了点钱。你说,林亦尧这傻小子,总不懂得保重自己。”
陆霁低语道:“他……到底怎么想的呢……”眉头微蹙,声音低沉中带着难掩的担忧。
语文老师见状,随口问:“怎么了?”
陆霁勉强笑了笑,答道:“没什么,只是觉得,他有点蠢。”
老师笑道:“你倒是挺关心他的嘛。”
陆霁只轻轻回笑,没有多言。
放学时,外面的天色已彻底暗下,街道上灯火通明。陆霁慢慢走出教室,心中却开始涌起一阵不平静。那深夜的黑车事件,让他不禁想象林亦尧一个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时的情景——恐惧、无助交织在一起。
这种想象让陆霁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突然觉得,或许自己应该靠得更近些,做些什么,哪怕只是为了让林亦尧以后少些那种危险。
几天后,陆霁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开始刻意每天准时出现在林亦尧下课必经的路上,主动送他上学放学。每当看见林亦尧迎面走来时,他的心总会莫名地感到一阵安定——那种默默守护他、给予安全感的感觉,让陆霁觉得久违的踏实。
林亦尧起初对陆霁这突如其来的热心还有些惊讶,但渐渐地,他也开始习惯了每天两人一同走过海淀校区的长廊,享受那份安静而坚定的陪伴。
时间一天天过去,陆霁渐渐发现,自己心中微妙的变化已经悄然发生。以往,他总是一副冷漠的模样,不轻易打开心扉,但在林亦尧面前,他似乎找到了久违的放松感。他开始希望林亦尧能开心——哪怕只是为了看到他那张灿烂的笑脸,听到他轻松的笑语。
“今天要我送你吗?”放学时,陆霁偶尔会问林亦尧,声音带着些许期盼。
林亦尧总是轻松一笑,点点头:“好啊,正好我也不想一个人回家。”
在每天送林亦尧回家的路上,陆霁渐渐不再只是简单地问候和陪伴,他开始真切地想要了解林亦尧,想知道他内心真正的想法。那种不再是机械的问候,而是源自内心的关切,让陆霁渐渐体会到,或许他一直以来真正渴望的,正是这样一份贴心的依赖和陪伴。
某个夜晚,街灯下,两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微凉的夜风拂过,林亦尧突然笑着问:“陆霁,你有没有觉得,其实和别人一起走路,也挺有意思的?”
陆霁轻轻一笑,语气低沉:“是啊,一个人的路太孤单了。”
林亦尧拍拍他的肩膀,温柔地说:“以后我们每天都一起走吧,我喜欢听你说话,也喜欢这种感觉。”
陆霁的眼中闪过一抹温柔,那一刻,他仿佛明白了内心深处那份久违的渴望与柔软。
在新东方的课堂上,老师轻叹一声:“能找到愿意分享心事的朋友,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福气。”
陆霁只轻轻一笑,没有多说什么,但那话语仿佛在他心中留下了一道温柔的痕迹。
下课后,陆霁和林亦尧一起走出教室,林亦尧突然问:“陆霁,你觉得我们的未来会怎样?”
陆霁顿了顿,轻声道:“未来总是未知的,但我希望能过得坦荡一些。”
林亦尧笑了笑,说:“或许我们都该放下那些沉重的包袱,给自己多点机会。”
陆霁看着脚下的路,缓缓回答:“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其实并不孤单,只是太害怕去打开那扇门。”
林亦尧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他:“你不用害怕,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你一起面对那些困难。”
陆霁的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声音低沉:“谢谢……”
那简单的“谢谢”,像是一把钥匙,悄悄打开了他封闭已久的心扉,让他开始学会依赖那份温柔的陪伴。
夜幕降临,新东方校园里灯火通明,而陆霁独自坐在教室的一角,望着窗外深邃的夜空,回想起与林亦尧的点滴互动,他渐渐感受到那份温暖正悄然驱散内心的孤独与空虚。他明白,真正的成长不仅在于学业的突破,更在于能否学会打开心扉,接受生活中温暖的光亮。
第二天,陆霁再次走进教室时,脸上依旧带着那淡然的神色,但眼中多了一份坚定。课堂上,他专注听讲,却时不时侧头望向身旁的同学,仿佛在回味着昨日那份温柔的陪伴。
“陆霁,你的答案写得不错。”老师在批改作业时轻声称赞。
陆霁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卷子,淡然一笑。他知道,虽然自己还未完全走出过去的阴影,但如今那份友情的力量,已让他有了面对未来的勇气。
正如那首曾在他心中激荡的《风起时的温柔》,每一次旋律的跳动,都仿佛在低语:生活中总有温柔值得珍惜。陆霁开始明白,高考不过是一个短暂的考验,而真正重要的,是在那考验之后,他能否拥有一个温暖、坦荡的未来。
当新东方的灯光渐渐熄灭,陆霁独自一人坐在教室角落里,静静望着窗外的夜色,他的心中充满了无限可能。或许,在这份平静与陪伴中,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