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这篇……”李百川终于从那种诡异且凝滞的气氛里脱离了出来,视线瞥到桌上正放着的剧本,蓦地想起什么,“这个剧本我看过了,质量挺好的,虽然是男配戏份也不多但塑造得有血有肉,而且剧组也靠谱……”
闻疏清轻轻眨了眨眼:“那这个剧本怎么会递到我手上?”
李百川猛呼吸一口气:“原来演配角的那个演员吸毒塌了,剧拍一半配角没了,之前的戏份也都要重拍。”
“正巧那个时候《见星》剪的那条预告不是发了嘛,他们可能是觉得里面的那个你挺符合这个配角一开始的状态,所以就……”
闻疏清垂眸,静静地凝视着剧本上黑白分明的三个字“殉道者”——其实从这三个字里就可以窥探出这部剧的基调了。
“据说剧组那边现在也焦头烂额,毕竟这部剧就是冲着拿奖去的,这个配角在剧本里虽然留白多但是戏份非常关键,关键到都没办法通过删戏份来赶进度。”李百川一边说一边回忆着编剧吐槽时随口说的话。
“剧组里的几个演员也都是老前辈了,比如说年初那阵刚拿了巡声奖影帝的林同衡……包括导演也是,去年虽然被截了一座奖杯,但之前的成绩都很厉害。”
一言以蔽之就是接下这部剧对闻疏清事业发展很有助力,娱乐圈想要往上发展就需要结交人脉,如果既没有人脉又没有靠山,那么好剧本好资源都是要靠上面的人漏下来的。
尤其是顶层的导演、演员其实都是玩到一块儿的,有什么资源都优先熟悉的演员,至于眼生的全靠运气。
运气好就有人为了气质而选你,运气不好跑龙套大半年即使演技磨练得再好,也只能演个说一两句台词就匆匆下线的小角色。
更别说闻疏清现在明面上是没签任何一家公司的——在一开始和摘乐解约的那段时间想和他谈签约的公司数不胜数,但过了几个月就明显减少了。
闻疏清这方稳如泰山的模样很那不让人觉得早已经找好了下家亦或者是想要单干,甚至这种态度还明里暗里得罪了不少人。
毕竟那些开公司的很少不是逐利的,有些商人做事体面点,即便拒绝了也不会摆脸色,有些人则更信奉我得不到的也不能让其他人得到。
除非闻疏清现在能拿出更多的筹码证明他的商业价值,再或者是天降一个足以震慑其他虎视眈眈的公司的靠山,否则这种场面一时半会儿都少不了。
李百川现在能做的就是前者,帮着闻疏清多拿点筹码。
“其实损失什么的还好,”李百川看见闻疏清已经做出了思索状就知道他已经听进去了,“毕竟导演都是混圈子这么久的老油条了,身家丰厚,而且几位演员也投了不少钱。”
这部电影一脸爆相,导演稳定产出,剧本质量上乘,几位演员都是靠演技出名的,即使少了个吸毒咖也不耽误事——傻子才不乐意接盘呢。
闻疏清拿起剧本:“那想接下这个角色的也不少吧?”
“那当然了,什么资源咖、哪哪圈的小少爷,还有之前被刷下来的演技派全都盯着二次选角呢,说不定选上了就能一飞冲天。”
闻疏清长了张很容易被怀疑是花瓶的脸,导演还不至于把所有筹码压在他身上,自然也给更熟悉的人发了剧本。
“比较好的一点就是这部剧选角权还是握在导演手上的,所以给了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李百川拿出手机,迅速划到一个新闻界面,“喏,你看,有人还没选上就开始造势了,这波印象分能直接靠对比给你加上。”
闻疏清:“……”
“谁这么……招摇?”闻疏清忍了好久才把快到嘴边的那个呆字咽下去。
“嗯……是个当红小生,‘丛笙’这名字你听过没?就是那个拍过《小巷里》《林间事》丛导的亲儿子。”
这一批星二代无论是否自愿都挺招摇的,几个长得还行的被家里一圈好资源捧捧就成了一线,看起来这种招摇暂时还改不掉。
手中的剧本被拿的更紧了,就在李百川以为闻疏清快要答应下来时,却发现对方又倏地松开了手。
“接吗?”
闻疏清捏了捏鼻梁:“我先看看其他剧本。”
即便这个剧组大咖云集、名导坐镇,好剧本加持下业内一片看好,但不代表最后能拿出来好作品——大演员多的地方也意味着资源上的纷争会更多,大家各自的看法也更可能大相径庭。
影史上又不是没有过类似的例子,明明全是名声不错的导演演员,强强联手最后却端出了一部三点几分作品,简直叫人失望。
三个小时之后。
闻疏清还是把目光放在了《殉道者》身上,不得不肯定的是,这个剧本的质量简直遥遥领先与其他剧本,他半点都不意外业内一片开香槟的样子。
李百川一看他那犹豫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我们也可以联系试镜去看看氛围——虽然只有他们挑我们的份,但我们也可以尝试看一看对方。”
如果一部电影的拍摄从一开始就在人际关系上猛猛扎跟头,那么很难保证不会影响到最后呈现效果,即使李百川觉得以闻疏清的职业素养不会这样,但他不能保证其他人的。
借着打戏、泼水戏明着欺负人的大演员李百川进了这么多组也看过不少,有些人就是会把个人恩怨带到演戏里。
试镜的时候导演、副导演、制片人之类的都可能会到场,尤其是前两者一般不会缺席,到时候观察导演的态度就能知道剧组是什么样子了。
闻疏清默了会,点头。
李百川欢天喜地地出去联系试镜了,留下闻疏清一个人窝在沙发里翻剧本。
《殉道者》的导演是柳哲春,以血腥、富有冲击力的色彩调配出名,这部剧总体来说算是踩着他的舒适圈发挥。
《殉道者》主要讲述的是两个帮派明争暗斗,最后却以小人物的一句告发而颠覆全局的故事——令闻疏清感到特别的也正是这一点,很多类似的故事最后都会落笔于大人物,但这个故事却终结在一个小人物身上。
意外空出来的那个角色名字叫樊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小喽喽,有点小聪明又懂得保全自身,一路都在被帮派牵扯着走向灭亡。
父母在某个雨夜以极其残忍的手段被杀害,樊春意外法发现了其中有南帮的插手,一路忍辱负重地追查下去隐姓埋名加入了南帮,始终在底层徘徊寻找证据。
他是个小人物,在底层混遇见最多的也是小人物,所以在男主曾繁明一出现就敏锐地意识到了对方的不同。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与虎谋皮,以身引凶。
曾繁明作为北帮埋插进来的卧底,虽然从小被北帮培养长大,但在一次任务里却开始怀疑起北帮正确性,为什么一个手握权财、口口声声为民着想的大帮派面对手无寸铁的人民也能随手处置?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为了逃离北帮,主动要求去南帮埋伏。
而樊春发现他的原因也很简单,曾繁明作为一个底层人来说实在太高高在上了,很少有人能在帮派压迫下这么执拗地寻找答案,太多人早已经被生活左右地茫茫然,更遑论去寻找什么莫名其妙的答案?
“人活着就这么一回事,”闻疏清读到这里时,一个略显沧桑的樊春形象就这么跃然纸上,“什么‘理想’啊,‘使命’啊全是上头那些大人物为了诓你随便说的。”
“你致力追求这些,那些大人物可能都不屑于这些……”吞云吐雾间,樊春的眸色更沉了些,“他们全是利益当头的家伙,到最后只有我们这群活得还不如狗的东西信了。”
曾繁明心下一片震颤,但面上依然冷静地一一反驳:“但我想这些总有意义的,无论是理想还是使命,都因为我有想一起活着的人而产生。”
“那些人视生命为草芥,但不代表我们也要顺着他们的意——如果我们这么想,或许才是落入了他们的圈套!”
樊春夹着烟的手一颤,烟雾缭绕里他却没办法骗自己这一刻的震撼——于是他欺上瞒下,毅然决然保下了身份漏洞百出的曾繁明。
这个举动非常冒险,但站在上帝视角的闻疏清却无师自通地理解了他的想法。
曾繁明的表现无一不是在说明这个人在北帮过的日子不错,绝对不是和他一样的底层小喽喽,而是能信的过去的、有价值的中层。
他因为父母追到了南帮,藏了这么多年调查处处受限,一方面因为他的身份虽然自由却难以接触更多真相,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他的思维太局限了?
有嫌疑的是帮派,南帮只是樊春在匆忙情况下选择调查的帮派,但同时他没办法了解北帮。
而此时送上门的曾繁明却补齐了空白的一部分,俨然为空缺的拼图送上了一份重要的碎片。
或许还有一种可能在心中隐隐作祟,曾繁明此前的表演太过拙劣,显得此刻的真情流露格外真实。就连樊春都分不清其中有多少真、多少假。
一向自称冷血的樊春罕见地失了神,他当然不是为了那个连影都见不着的理想世界而心动,而是在设想如果那个时候如果有人伸出援手,或许这桩案子就不会成为他心里挥之不去的结,他更不用在血腥拼杀的帮派里做刀尖舔血的任务。
不再冷漠、不再冷血的世界,离现在太远了,但樊春想试试。
闻疏清的手慢慢拂过快卷边的剧本,长长地舒出一口气——这一刻的勇敢写得有多壮烈,之后死去的时候也就多悲惨。
樊春不是主角,略去察言观色的本事以及一身好的说话本领,他自身的脑子并不聪明。
踏上寻凶的路途之后跌跌撞撞在底层转,以为离真相近了,其实依然在掌控中。
他以为那个温暖的、四季如春的世界快到了,但他却死于被告发,一次灭口任务,他竭尽全力却没办法对着噙着泪的母亲、惊慌失措却不敢发出一声响的小孩下手。
太像了。
像到他搭上了自己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