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越王句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于是重用了范蠡、计然。
计然说:“知道要战争,就要事先做好战备;只有了解了货物的生产时节和用途,才算是真正了解货物。时节和需要二者相对照,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情况就都能够掌握得十分清楚了。因此岁星行至金位的时候,国家就会五谷丰登;行至水位的时候,粮食就会歉收;行至木位的时候,就会发生饥荒;行至火位的时候,就会发生旱灾。干旱的时候就要储备舟船,洪水的时候就要储备车辆,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农业生产通常六年丰收,六年干旱,十二年就要发生一次大范围的饥荒。出售粮食,如果粮价每斗在二十钱,这就损害农民的利益;如果粮价每斗九十钱,就会损害商人的利益。如果商人利益受损,那么钱财就流通得不顺畅;如果农民利益受损,就不会再开垦土地。粮价每斗的价钱,向上不能高于八十钱,向下不能低于三十钱,这样农民和商人才能都获得利益。官府以平价出售粮食,控制物价,使关卡的税收和市场的供应能够源源不断,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正道。至于积贮货物的常理,一定是要积贮那些完好无损适合久存的货物,以免资金周转不开。用货物和货物进行贸易,容易腐败和腐蚀的货物不要保留太长时间,不要囤居这样的货物以谋求高价。能够分析研究出哪种货物供过于求,哪种货物供不应求,就能掌握物价上涨与下跌的趋势。物价上涨到了极致就会归于低,物价下跌到了极点也一定会归于高。物价非常高的时候,将手中的货物如同丢弃像粪土一样立即抛出;物价低的时候,应该将低价买进的货物视为珍珠翡翠一样囤积。钱财就会像流水那样流通自如,周转灵活。”
勾践依照这个主张治理国家十年,国家富足,句践能够丰厚地犒赏战士,所以战士们个个英勇无比,迎着敌人的箭矢飞石,奋勇前进,如同口渴的人想要喝水一样,最终报仇雪恨,灭掉了强大的吴国。勾践又率军北上显示军威,号称“五霸”之一。
范蠡在帮助勾践洗雪了被困会稽山的耻辱之后,感慨地说:“计然的计策一共有七项,越国只是运用了其中的五项就能够实现意愿望。既然这计策已经在治理国家中施行,我想将他们也应用在治理家庭方面。”
于是,范蠡乘坐一叶扁舟,漂流于江湖之上,隐姓埋名,到了齐国就改名叫鸱夷子皮,到了陶邑又改名叫朱公。
朱公觉得陶邑是天下的中心,各诸侯国都有路通往这里,这里是进行货物贸易的最佳场所。
于是朱公就开始治理产业,囤积货物,垄断居奇,找准时机,谋得利益,而没有苛求于人力。所以擅长治理产业的人,能够择用人力而准确把握时机。
十九年之中,朱公曾经三次赚到千金钱财,先后两次将自己赚到的钱财分给那些贫贱的朋友以及远房的本家兄弟。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富有又乐意施行仁德的人。
后来朱公年老力衰,就将他的产业交给子孙去经营,子孙们治理产业,并且让它不断发展,最终达到数万家产,因而后人在谈论富翁的时候,都称誉陶朱公。
子贡在仲尼那里学成后,就离开了孔子来到卫国当官,他又用贱买贵卖的手段囤积货物,在曹国和鲁国之间进行货物买卖。
孔子一共有七十位高徒,所有的子弟中数端木赐最为富有。
原宪甚至连粗粮都吃不饱,只能隐居在在闭塞不通的小巷子里。
子贡乘坐四匹马拉的车子,带着束帛重礼前去访问诸侯,所经过的地方,没有哪个君主不对他行宾主之礼。
孔子的名声能够传扬天下,与子贡在人前人后的帮助分不开。
这就是所谓的相得益彰吧?
白圭,是西周人。
魏文侯在位的时候,李克竭尽全力推行开发土地的政策,白圭却乐于观察时机的变化,所以别人放弃的东西白圭买进,别人买进的东西白圭就出售。等到五谷丰登的时候,白圭就买进粮食,出售蚕丝、生漆;等到蚕茧出产的时候,白圭就买进丝帛、绵絮,出售粮食。
太岁星处在太空中的卯宫,天下就要大丰收;第二年将会有歉收。
太岁星行至午宫,天下将会有旱灾;第二年就会有较好的收成。
太岁星行至酉宫,粮食就会丰收;第二年将会歉收。
太岁星行至子宫,天下发生大旱;第二年就会丰收,雨水丰沛。
当太岁星行至卯宫时,白圭囤积的货物大约比往年的货物多一倍。想要让货物价格上涨,他就收购下等的粮食;想要让每斗每石粮食的重量增加,他就收购上等的粮种。
白圭能够不重视自己的吃喝,控制自己的嗜欲,勤俭节约,和手下的人以及奴仆们同甘共苦,但是争取赚钱的机遇如同凶猛的野兽大鸟猎取食物那样迅速而敏捷。
因此他说:“我经营生产,就是像伊尹、吕尚策划计谋,就像孙子、吴起运用兵法,就像商鞅推行法制一样。因此假如一个人的智慧不能够随机应变,勇气不足以果敢决断,仁德不足以正确取舍,强壮不足以坚守到底,那么就算是他想学习我的方法,我也是不会告诉他的。”
所以天下的人说到经商之术时都仿效白圭。白圭他是尝试过自己的经营之术,同时又取得成效,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做到的。
猗顿凭借经营池盐起家,而邯郸的郭纵则是凭借冶炼铁器成就了辉煌的家业,他们的富庶程度可以和帝王相比了。
乌氏县名倮的人经营畜牧业,等到繁殖了众多牲畜的时候,就将它们卖掉,用那些钱去购买珍奇之物和一些丝织品,然后暗中献给戎族的国王。戎族的国王会用高于礼品十倍的财物对他进行回赠,还送给他牲畜,牛马等牲畜多得需要用山谷来作为计量单位。
秦始皇帝下令倮的地位与有封地的贵族等同,并且按规定时间与列臣一起进宫朝见。
而巴郡一个名字叫清的寡妇,她的祖先挖掘到丹砂矿,家族独揽丹砂矿的利益已经好几代,家产也是多得无法计算。
清,是一个寡妇,她能够守住先人的家业,以钱财来自卫,防止他人侵犯。
秦始皇帝将清尊为贞妇并用招待宾客的礼节招待她,还为她修筑了女怀清台。
倮是边远小城里善于畜牧的人,清是穷乡僻壤的中的一个寡妇,他们之所以能够与拥有万辆兵车的君主平等相待,名扬天下,难道不是凭借他们的财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