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我要

繁体版 简体版
大叔我要 > [三国]团宠万人迷统一三国 > 第31章 情伤

第31章 情伤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孙灵来的第一天主要是熟悉环境,第二天就参加了蜀郡的日常政务会议。

晨会结束后,孙灵刚想上前询问花园的事,诸葛亮已经快步离开,只留下一个挺拔的背影。

她张了张嘴,最终没喊出声来。

接下来的几天,孙灵发现诸葛亮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公务上。他要么处理文书,要么外出巡视,连吃饭都是匆匆扒几口就继续工作。

孙灵有好几次想去他办公的地方看看,但见他专注批阅文书的样子,又不忍心打扰。

这天,诸葛亮派人送来一摞文书,内容涵盖益州的教育、农业、商贸、律法、财政等方方面面。

“孟英啊,你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刘备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她。他手里捧着一杯茶,眼神温和得像在看自家孩子。

孙灵随手翻开几本,发现每本文书上都有诸葛亮的批注。有些地方连标点符号都修改过,有些则详细列出了执行方案。

她惊讶地抬头:“刘叔,这些琐事都是孔明亲自处理的?”

“是啊,”刘备点头,“他说孙治中擅长内政,要向你学习。”

“可我都是把具体事务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孙灵有些不好意思,“他这样事必躬亲,身体怎么受得了?”

刘备叹了口气,放下茶杯:“我劝过他很多次,可他就是不听。”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有时候我在想,这孩子是不是受过什么情伤。”

“情伤?”孙灵疑惑地眨眨眼。

“你看啊,”刘备凑近些,声音更低了,“年纪轻轻却不肯成家。多少人家想把女儿许配给他,他都一口回绝。一提婚事,哪怕正聊得高兴,他也会立刻变脸走人。整天就知道埋头工作。”

孙灵回想起来,接风宴上那些舞姬献艺时,诸葛亮确实一直低着头。他府上一个婢女都没有,连端茶倒水的都是小厮。

“也许、只是没遇到合适的。”孙灵试探着说。

刘备叹道:“也许吧。希望他娶妻后能改改这废寝忘食的毛病。”

孙灵目光落在案头那堆文书上。历史上诸葛亮就是因为操劳过度而英年早逝的。

不行。

得想办法让他好好吃饭,按时休息。脑海里已经闪过好几个主意。

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这个工作狂改善生活习惯。

孙灵仔细翻阅了益州的各项政策文书。她发现,在农业和土地政策方面,益州基本沿用了江东的成功经验。

刘备做得更好,他经常亲自下田劳作,与百姓同吃同住。这种亲民作风让他在世家大族和普通百姓中都赢得了极高声望。

益州的情况与江东不同。这里除了成都平原这样的富庶之地,还有大片深山老林,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

在诸葛亮治理前,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势同水火,经常发动叛乱。

以往朝廷的做法是派汉人官员去管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诸葛亮开创性地推行了“自治监军”政策。

允许少数民族自治,只需按时纳税。选拔当地勇士编入军队。任用本族首领进行管理。但若有人胆敢自立为王,立即武力镇压,另立新首领。

这个制度比西方殖民地自治制度早了约1500年,这可是现代“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

“原来如此。”孙灵恍然大悟。难怪那些夜郎人误以为她是诸葛亮夫人时,会吓得跪地求饶。

想到这里,她不禁莞尔。

经过仔细研究,孙灵不得不承认,诸葛亮在经济、民生、农业等各方面的政策几乎无可挑剔。不仅吸收了江东的经验,更有许多创新之处。

“刘叔,”孙灵合上文书,“我实在提不出更好的建议了。孔明的治理已经很完善。”

刘备哈哈大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既然公务谈完了,不如让子龙带你四处转转?蜀郡有不少好去处。”

孙灵眼睛一亮,“我想去看看蜀锦工坊。文书上说蜀锦是益州最重要的财政收入。”

刘备爽快答应,“等孔明有空了,让他亲自带你去。”

见孙灵露出疑惑的表情,他补充道:“蜀锦这一块是他在管。说起来,去年你生辰时他送的那匹蜀锦,可还喜欢?”

孙灵一怔:“那、那是他送的?”

“当然,”刘备笑道,“他平时抠门得很,我想要匹布料做衣裳都不给,送给你倒是大方。”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孙灵一眼,“你住的‘灵枢院’也是他一手布置的。还满意吗?”

猜想得到证实,孙灵低下头,声音越来越小,“很满意……”

想到诸葛亮寄来的信都被周瑜烧了,她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也一直没有回信。

十六岁的生辰礼物,他为她准备的天灯。徐州一战,他首次将新一代飞鸢运用于实践。

在此之前,她还觉得有些不满,他总是不告而别。他对她的到来不怎么热络,不怎么欢迎。

而实际上,他对她这么好,她竟然才知道。心里莫名涌起一阵愧疚。

“对了,”刘备突然想起什么,“诸葛公休一直念叨要见你。他们全家都从襄阳搬来了,就等着和你叙旧。”

孙灵眼前浮现出诸葛均的脸,还有在襄阳时的欢乐时光。她的心情顿时轻松起来,笑着点头:“好啊,我也很想念他们。”

孙灵婉拒了刘备让赵云陪同的好意。她觉得让堂堂留营司马给自己当护卫太浪费人才,便自己带着精心准备的养生药材去看望诸葛玄一家。

其实赵云早就接到刘备的命令,他特意推掉军务准备陪同,没想到孙灵竟不告而别。

诸葛玄的家坐落在城外一处僻静的山谷中。

远远地,孙灵就看见诸葛玄正坐在门前的古柏下,手里捧着一卷竹简,正在教导诸葛均读书。

十岁的诸葛均盘腿坐在蒲团上,小脸皱成一团,显然对枯燥的背诵感到不耐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诸葛均拖长声调背诵着,眼睛却不住地乱瞟。

“专心!”诸葛玄用竹简轻轻敲了下侄子的脑袋。

当孙灵的身影出现在林间小径时,叔侄俩同时愣住了。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她红色的曲裾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在这满目苍翠的山谷中,那一抹红色格外醒目。

诸葛均揉了揉眼睛,确认不是幻觉后,他欢呼一声,丢下竹简就朝她飞奔而去。

“姐姐!”诸葛均跑到孙灵跟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手可能沾了墨迹,连忙在衣襟上擦了擦,这才小心翼翼地牵住孙灵的手。

孙灵半蹲下身,轻轻刮了刮他的鼻梁:“小公休,还记得姐姐吗?你都长这么高了。”

“当然记得了。”诸葛均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的,“姐姐一点都没变。”

诸葛玄也快步迎上来,“路上辛苦了。”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与三年前病恹恹的样子判若两人。

“叔父的气色真好。”孙灵由衷地说,“看来调养得不错。”

“多亏了你当年的良方。”诸葛玄感激地说,“现在我这把老骨头,追着这小子满山跑都不成问题。”说着,他瞪了一眼躲在孙灵身后的诸葛均。

柳氏从屋里出来,热情地拉着孙灵的手:“快进屋坐。”她转头对丈夫说:“今天就让公休休息一天吧?”

“不行!”诸葛玄斩钉截铁地说,“昨天就因为他要做什么飞鸢,功课都没完成。”

孙灵注意到角落里散落的竹片和丝线,显然是小家伙的手工活。

她蹲下身,平视着诸葛均:“想学做飞鸢?”

诸葛均眼睛一亮,使劲点头:“嗯!哥哥不教我。”

孙灵温柔地摸了摸诸葛均的头:“这样好不好?你先去把功课完成,姐姐教你。”

“真的?”诸葛均眼睛瞪得圆圆的。

“真的。”孙灵认真地说,“不过要答应姐姐,以后每天都要先把功课做完,才能玩。”

诸葛均立刻挺直腰板:“我这就去!”

说完,一溜烟跑回树下,捡起竹简大声背诵起来,字正腔圆,再没有半点拖沓。

柳氏看着这一幕,摇头笑道:“这孩子真听你的话。平时我和他叔父说破嘴皮都没用。”

进屋后,柳氏为孙灵斟茶。孙灵注意到屋内的陈设简朴,处处整洁。

墙上挂着几幅字画,案几上摆着几卷竹简,都是诸葛亮的笔迹。

“孔明经常回来吗?”孙灵问道。

柳氏有些心疼道:“他呀,一个月能回来一次就不错了。整天忙着公务,连饭都顾不上吃。”

她给孙灵添了些茶,犹豫了一下,向孙灵倾诉道:“现如今我们吃穿用度都不愁了。孔明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做木工活补贴家用。只是他迟迟不愿成亲……”

她絮絮叨叨地说起给诸葛亮说媒被拒的事。

她知道这话不该对外人说,看着孙灵亲切的面容,知道孙灵已经嫁做他人妇,不再是黄花大闺女,自然话题也无需什么禁忌了。

孙灵没想到事业有成的诸葛亮也会被家人催婚。她道:“叔母别急,缘分到了自然水到渠成。”

柳氏欲言又止,“若是那样倒也罢了。就怕他心里有一个不可能的人。”

孙灵宽慰了柳氏几句,让她不要给诸葛亮太大的压力,他自有分寸的。

这时,完成背诵任务的诸葛均迫不及待地跑回来,拉着孙灵要去造飞鸢。

“我希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到姐姐这个年纪。”

孙灵揉了揉他的头发:“小孩子多好,干嘛想着长大?”

“长大了我就可以娶你为妻。”诸葛均一脸认真,稚嫩的声音里满是纯真的向往。

孙灵忍俊不禁,被这孩子天真无邪的表白暖了心:“这不一样,等你长大就懂了。”

诸葛均撅起嘴,不服气道:“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告诉你哥哥的秘密,我知道他喜欢谁。”见孙灵挑眉,他得意地补充,

“他喜欢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