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年少的岁月里,马母张氏无数次在心中勾勒自己未来的模样。那些幻想中,有在温馨宅院里相夫教子、慈爱祥和的场景,也有仗剑天涯、惩恶扬善、潇洒恣意的画面。就是从未想过会像如今这般。如今,她已年过四十,只能窝囊地在娘家的庄子上生着闷气,还肩负着为远在金陵的夫君照看老家后宅的重任。哪怕她亲手药物阉割了那个夫君,那顶“窝囊”的帽子也摘不掉。
娘家的庄子,围墙爬满了斑驳的青苔,墙角几株枯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老旧的院门在风中吱呀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院内,那棵粗壮的槐树,枝叶稀疏,投下的影子在地上显得格外凌乱。此时正值深秋,凋零的树叶不时飘落,给这寂静的庭院增添了几分萧索。张母萧氏已然年过六十,阅历丰富,目光犀利。她坐在正房的雕花窗前,看着女儿在庭院中落寞的身影,眼神中难□□露出一丝瞧不上的意味。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外孙马文才十分争气。当张母萧氏听闻马文才凭借静扬山庄的背景,大胆地去接触军权时,她的内心非但没有丝毫的阻止之意,反而涌起一股欣慰之情。
于是,张母萧氏毫不犹豫地命令金管家,将自己多年精心培养的人手,以及那些资助过的氏族联系人,陆陆续续地送到马文才身边。金管家向来对自家大小姐的命令言听计从,自然是一丝不苟地照做了。而张母萧氏所给予的,绝非马母张氏之前送出的一队队普通人马可比。这一次,她拿出的乃是真正的萧家军。
彼时,正值寒冬,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银装。通往马文才驻地的道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马蹄踏过,发出沉闷的声响。金管家带领着萧家军,在这冰天雪地中艰难前行。远处的山峦,隐没在一片白茫茫之中,只有偶尔露出的黑色岩石,仿佛是大地坚毅的骨骼。
回想当初马母张氏给马文才的那些人,大多是通过招募而来。他们虽个个武艺高强,在办事或者私人事件上或许能发挥一定作用,但这些人也有着明显的弊端。他们大多看重钱财,每一次调遣和使用,马文才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无论是金钱上的赏赐,还是物资上的供给,都让马文才感到颇为吃力。更别提当作军队使用了,还是做不到令行禁止。
而张母萧氏此次送来的人手,可就大不一样了。他们皆是世代追随萧家的后人,从小接受家族忠义观念的熏陶,对萧家忠心耿耿。这种忠诚,早已深深烙印在他们的骨子里,轻易难以被他人撬走。对于马文才而言,这无疑是一股极为可靠且强大的助力。
马文才得知此事后,心中欣喜不已,欣然接受了这份珍贵的 “礼物”。但他也清楚,要想真正发挥这些人的作用,还需花费一番心思去驾驭他们。于是,他立刻着手制定计划,试图让这些萧家军能够完全听从自己的指挥,融入到自己的势力体系之中。
想到当初,金管家带着马文才与众人见面那天,待众人入座后,马文才率先开口:“诸位皆是萧家军的精英,此次能得各位相助,实乃马某之幸。但在行动之前,我想先听听诸位对当下局势的见解。”
一位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的汉子站起身来,抱拳道:“公子,依我看,如今这世道混乱,各方势力纷争不断,咱们得尽快找准方向,扩充实力。” 这一位是金管家事先悄悄找好的人,就是为了配合让马文才能更快接手萧家军。
马文才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说道:“所言极是。但不知诸位可曾想过,咱们这萧家军,往后该以何为目标,又该如何在这乱世中立足?” 众人闻言,纷纷陷入沉思,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马文才静静地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众人交流探讨,在这一来一往间,他不仅了解了萧家军将领们的想法,也让众人感受到了他的远见卓识。
接下来的日子里,马文才频繁地与萧家军的士兵们接触。他亲自前往军营,查看士兵们的生活状况。看到士兵们居住的营帐有些破旧,他当即下令,从自己的库房中调拨一批崭新的帐篷送来。在饮食方面,他发现士兵们的餐食较为粗糙,便特意安排厨子,改善伙食,增加肉类和蔬菜的供应。士兵们对这位新主子的关怀,看在眼里,暖在心头。
为了增进与士兵们的感情,马文才还时常参与到士兵们的日常训练之中。他虽出身世家,但武艺高强,在与士兵们切磋武艺时,展现出了精湛的技艺。他亲自示范各种兵器的使用技巧,耐心地纠正士兵们的动作。
此外,马文才还着手建立一套新的奖惩制度。对于训练刻苦、表现优异的士兵,给予丰厚的赏赐,或是金钱,或是珍贵的兵器。而对于违反纪律、偷懒耍滑的士兵,则严惩不贷。他深知,纪律是军队的灵魂,只有严明的纪律,才能让这支队伍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在与萧家军的相处中,马文才还巧妙地提及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向士兵们描绘着未来的美好蓝图:“待我成就大业,定让诸位兄弟都能过上好日子,光宗耀祖。咱们不仅要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还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不说那些士兵是否真的从内心认可了这位新的少主人,但是态度在这里,大家也逐渐有了服从的意思。马文才用着也一日比一日顺手。
与此同时,马文才也没有忽视利用父亲马太守在金陵的势力来招募人手。马太守在金陵城,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人脉和地位,拥有极高的威望,其身份地位在当地可谓占据大义。因此,马文才借助这一优势,在招募人手时,进展得十分顺利。前来应募的人络绎不绝,大多都期望能在马文才的麾下谋得一份差事,寻求更好的发展。
金陵城的招募点,设在一处宽敞的校场。校场周围,彩旗飘扬,上面绣着马氏的族徽。阳光洒在校场上,映照出一片金黄。新人每二十人一队,成队排列。
然而,这些新招募来的人手,与张母萧氏送来的经过萧家严格培训的萧家军相比,差距显而易见。萧家军纪律严明,战术熟练,各个方面都训练有素,几乎可以现成使用,一旦投入战斗,便能迅速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而马文才自己招募的这些人,此刻还宛如一盘散沙,毫无组织纪律可言。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能力和特长各不相同,需要马文才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仔细分组。
在这些新招募的人当中,那些具备较强战斗力的人员,被马文才视为重点培养对象。他深知,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忠诚是至关重要的品质。作为从后世穿越而来的人,马文才清楚地明白,在后世的军队训练体系中,充足的蛋白质食物对于士兵的体能提升起着关键作用,而足够的洗脑和信念培养,则能够让士兵更加坚定忠诚。如今这些来之不易的人手,绝不能轻易地成为战场上的炮灰。若想让他们成为自己坚实的后盾,为自己的宏图大业保驾护航,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精英训练。
训练场上,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拦地照射下来,干干的黄土地面被烤得滚烫,草鞋鞋底踩上去都微微发软。马文才站在高台上,目光坚定地看着台下参差不齐的新兵队伍。四周的空气仿佛都被热浪扭曲,士兵们的汗水不停地流淌,浸湿了他们的衣衫,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但马文才知道,这仅仅是艰苦训练的开始。
每天破晓,军营中便响起急促的号角声。新兵们在睡梦中被惊醒,睡眼惺忪地迅速集合。他们先是要绕着营地长跑,一圈又一圈,许多人在半途中便气喘吁吁,脚步逐渐沉重,甚至有人体力不支摔倒在地。但在教头们严厉的呵斥声中,他们只能咬着牙爬起来,继续坚持。这些教头都是萧家军里拉出来的,外面轻易难以找到。
高强度的训练需要海量的碳水和大量的蛋白质,否则,人很快就会废掉。这些,都是花的马文才自己的小金库。虽说有母亲的默默支撑,但是一想到这些,马文才还是焦虑不已,要是没有新的财源,他的铺子收入撑不到一年。
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后,紧接着是兵器演练。沉重的长枪、大刀在他们手中挥舞,没几下,手臂便酸痛不已。但马文才要求严格,姿势稍有不对,便会被教官用长棍抽打纠正。不少新兵的手臂、后背都布满了淤青,可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除了体能和兵器训练,还有战术配合练习。马文才亲自制定各种复杂的战术,让新兵们分组演练。起初,队伍混乱不堪,不是有人跑错位置,就是配合失误。但经过一次次的磨合,从最初的互相埋怨,到后来能够默契协作,新兵们逐渐找到了团队的感觉。
在思想培养方面,马文才定期召集新兵们训话。现在没有好的人手,所以,所有的忠心教育,都得他自己上。人都是利益导向的动物,所以,除去如流水般发下去的银子,他还给所有人画饼,讲大义,讲拯救苍生。世人皆苦,被他召集的壮汉很多来自穷苦人家,来的时候都是皮包骨头,好一段时间的油水和肉食投喂才撑起来皮囊。懂得大义的人少,但是懂得生存的人多。
马文才从外面百姓的水深火热,食不果腹,卖儿鬻女,讲到让大家吃饱饭,讲到他治下的庄子上,佃户们都能吃饱饭,讲他想让天下人都能吃饱饭。那种每个跟他一起打天下的人,都是天下百姓的英雄的感觉,让大多数人的眼里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光彩,从最初的迷茫和不情愿,变得坚定而充满斗志。
日子一天天过去,新兵们在这严苛的训练中逐渐蜕变。他们的身体变得强壮结实,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曾经散漫的站姿变得笔直挺拔,行动间也有了军人的干练和果敢。他们开始以身为马文才麾下的士兵为荣,对马文才的命令言听计从,一支有战斗力、有忠诚度的队伍正在逐步成型。马文才心中暗自盘算,至于炮灰,等日后自己开疆拓土之时,随着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自然不会缺少。当下,最重要的,便是将眼前这些人训练成一支战无不胜的精锐之师。
马文才打着自己的名号招人,马太守自然不会不知晓。可是在今生明知道只有这一根独苗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暗地里相助。在他看来,既然已经没办法以量取胜,那么养出一个真正出息的儿子,也能聊以慰藉。只是马文才的行动,并没有事先与他沟通,让马太守内心对马母张氏愈加不满。定是这老妇又在儿子耳边说些有的没的,试图让他们父子离心。谁让马母张氏在离开金陵之前,与马太守摆了脸色,隐隐有着不服管的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