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考研真题练一练
一、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在最后面)
1.(2020-2题)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人工智能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此,技术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为人类发展更新了“发动机”,悲观派则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了“人类的终结”。对人工智能社会效用的评价是()
A.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评价
B.对主体需要发展程度的认知性评价
C.受主体情感,兴趣和爱好影响的主观性评价
D.对客观事物的属性以及其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性评价
2.(2015-1题)钟果工程院院士袁龙坪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A.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3.(2014-1题)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尔挫折
4.(2012-1题)蒽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想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5.(2023-18题)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对同一个事物之所以有横,册,远,近,高,低等评价差异,是因为()
A.评价客体没有自身固有的本质与特性
B.评价过程与评价主体有着直接的关系
C.评价没有正确与错误,善与恶的区别
D.评价结果随主客体的相互关系而变化
6.(2019-18题)基因编辑是应对遗传性疾病的一种潜在治疗办法,但其技术运用极具争议,这不仅是因为基因的变化会传给后代并最终有可能影响整个基因库,而且更重要的是基因编辑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可能衍生出一系列棘手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难题。正因如此,许多国家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制定了相应的伦理,法律规范。人类严格控制基因编辑行为的原因在于()
A.人的实践活动要遵循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
B.人的实践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C.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
D.基因编辑技术可能突破人类的伦理道德底线
7.(2017-17题)生物学史,可以说是显微镜的发展史。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此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和成像质量不断提升,人类对细胞的认知也随之深刻和全面。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晶体学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钟果科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背后,也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冷冻电子显微镜。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
A.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B.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正是依靠中介系统才能够相互作用
C.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
D.实践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8.(2016-17题)显微镜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在显微镜下也会展现神奇而充满魅力的另一面。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
A.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
B.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
C.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
D.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9.(2011-17题)1971年,迪士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士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如茵,草地上被游客踏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是()
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灵感
B.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
C.不要对自然事物作出任何改变
D.要对事物本来面目作出直观反映
参考答案:
1.D
2.B
3.B
4.A
5.BD
6.ABCD
7.BCD
8.ACD
9.AB